教育部等五部门发文:中小学生到校后先锻炼20分钟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1-09-03 18:43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

>

记者丨李宇欣

全文共263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健康中,就包括了体育和卫生。

9月3日,为进一步加强健康与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召开金秋系列发布会第五场,详细介绍了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情况。

图源教育部官网

会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介绍,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和以前的7次体质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等方面持续向好,特别是身高,但也有一些新问题:比如因受疫情影响,近视检出率有所反弹;中小学生速度、柔韧性、耐力方面都有所改善,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仍然存在。

调查大数据显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存在三个趋势:

青少年近视基数和比例较大,但是近视防控的效果初显,基本实现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但是总体增长趋势放缓,以低龄段学生肥胖问题放缓最为明显;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仍然存在。

为此,体育也再次被教育部点名,并提出了要求。

平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

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依然严峻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阶段性目标及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部门应采取的防控措施,近视防控工作的帷幕正式拉开。

教育部官网截图

三年来,在近视防控工作上,教育部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印发文件,落实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各项任务。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3.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有所上升,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实施方案》提出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但总的来看,由于青少年近视基数和比例较大,视力不良问题依然严峻。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

大学生体质仍在下降

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6部门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并提出防控目标:

全国目标。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

分地区目标。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如下图)。2020-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中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低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60%。

分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类表

数据源自教育部官网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优良率较高的地区为东部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

同时,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3-22岁年龄段学生优良率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个百分点。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分别上升5.1、1.8和0.2个百分点,初中生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大学生增长最低。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13-15岁男生身高增加1.69cm,体重增加2.52kg。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从2019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看,“在身体柔韧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中小学生出现了好转,但是大学生仍然没有出现好转。”

措施:

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锻炼20分钟

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

面对青少年目前依然存在的健康问题,一系列防控举措也在出台。

在视力问题上,2020年疫情发生后,教育部及时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各校科学有序实施线上教学,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严控在线时长。

2021年5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发,进一步明确近视防控路线图,推动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同期,《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印发。2021年,“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文件印发,从5月起,教育督导部门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督导“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视力监测制度,规范数据报送。

总结起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措施主要涉及通常所说的“一增一减一保障”。“一增”就是增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一减”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一保障”包括近视防控的条件建设、政策宣传、制度安排等。

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意见》也要同样要求,要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部官网截图

除了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意见》还要求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保持乐观向上心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念,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干预,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2030年达到90%。

END

当生活被撕开一道裂缝,

先别沮丧,凡裂缝处,就有光。

此时此刻的各位教培人,有人可能在坚守,有人在迷茫,有人在沮丧,有人在寻觅下一站的机会……但不管怎么样,就算急弯,陡坡,路一直在延伸向前方。

如果你有一些关于行业的思考想要分享,如果你有一些工作的机会愿意推荐,如果你对尚处业内的同仁们有一些建议,无论你是在职或是离职,我们欢迎你扫码进入交流群。

抱团取暖,为了更好的明天。

排版丨微微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成都儿童团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家长群,不仅可以和一群优秀的父母们交流心得,更有专业记者为你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