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沙西雪儿
全文共2889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双减”的落地,除了带来行业的震动,也让沉闷的教育新闻重新变得热闹。
每天都有新政值得解读,每天都有机构在宣布转型,也有不少的机构已经黯然或者备受瞩目地倒下。
就在最近,一条“上海将英语踢出考试”的消息频频刷爆网络。甚至有一些消息的标题,言之凿凿地载明——《教育部发布通知:将英语在期末考试中剔除,上海成为首个试点城市》。
引发的剧烈反应,已经不能叫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乎称得上是在教育圈和家长群里引发了海啸。
但在众声喧哗中,真相到底是什么?英语真的会凉吗?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英语这样一门语言工具学科?又是谁在炒作“英语被踢出考试呢”?
热传“英语被上海踢出考试”
这不但不是新闻,根本就是谣言
其中规定: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联考或月考。小学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
如果追根溯源,这就是“英语被上海踢出考试”的消息源头。加之其发布时间正好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因此,部分自媒体号顺理成章地将之与“双减”进行结合,并迅速形成舆论热点。
但事实上,这是不折不扣对上海“双减”政策的误读。而且,经查证,记者发现“上海小学阶段不考英语”本身也是一条旧闻。
早在2017年,在上海市教委《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中,便有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规定。
《通知》部分截图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除2020年以外,上海市教委已经连续四年印发关于中小学年度课程计划极其说明的通知。记者查阅了这四份计划后发现,其中对于小学阶段考试内容的规定,四份通知的表述均为“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
上海市政府网站截图
也就是说,上海对于英语考试的规定,近5年来,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跟今年才推出的“双减”根本没有关系。
但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微信公号平台,还是在百度搜索里,“英语被踢出考试”的文章连篇累牍,数不胜数,而且大多标题相当劲爆,甚至不乏“重磅”“家长叫好”“重拳出击”等措辞。
明明稍加查证,就能发现这是一条假新闻,为何这个话题得到了如此多的炒作呢?有媒体人士表示,无非是对流量的追逐罢了。
记者在查询中发现,实际上,澎湃新闻、上海网络辟谣、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都曾对此做出辟谣,但是辟谣都被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重磅”炒作中。
真实情况
小学虽然不考
但中高考英语分值均未变化
那上海中考和高考的英语分值为多少呢?据悉,上海今年迎来中考改革,总分由630分变为750分,计分科目新增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两科。而英语总分值并未发生变化,依旧为150分,内容由笔试140分和听说测试10分组成。
图源:上海市教委网站
而上海高考目前实行的是“3+3”政策,即常说的大三门和小三门,总分共660分。其中大三门为语数外,每科为150分,以高考卷面分计入高考成绩;小三门则是指在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六门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每科为70分,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第赋分计入高考成绩。其中,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次数,较高一次成绩被记入高考总分。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在中考和高考仍处于“主科”地位,分值占比仍旧较大。而此前刷屏网络的“上海中高考英语将大幅降至50分”已被证实为谣言。
这位妈妈还表示,自己看待英语的心态还算比较平和,之所以把英语抓得很紧,并不完全仅仅因为英语目前是主科,而是考虑到孩子的综合素养。甚至就算中高考不考英语了,但是英语的学习依然有必要,甚至可以考虑学习二外三外,比如一些小语种。
“上海本身学习外语的环境和氛围很好,有很多国际企业,所以不论考不考试,以我了解的而言,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还十分重视的。其次,孩子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学到的知识永远是有用的,不论对于任何学科都是如此。”
英语教授:
上海不是不重视英语
而是因为英语氛围进入了良性状态
换句话说,上海的英语教育进入了一种良性状态,“不是以考试作为驱动,也不需要考试作为驱动,而是因为城市本身的发展、人口整体素养的提高为驱动力,才有了这样的底气。然后,学生不必为了英语的分数而应试,学校的教学也不会仅仅局限于一场考试,通过英语教学和学习,让学生熟悉、了解、掌握英语背后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畅,这才是语言学科应该有的教学状态。”
但“上海经验”目前还不适合更大范围地复制。魏教授表示,对于其他地区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小学阶段能否取消英语考试需要因“地”而异。在魏教授看来,如果取消英语考试,那可能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比如,既然学校不考了,那学生和老师的重视程度也都会有所下降,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下滑了。
“但这个连锁反应恰恰体现了目前我们在外语教育方面的一个弊端,即应试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甚至是在一些大学阶段,很多同学学英语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一些老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强调英语的学习技巧,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很多学了很多年依然是哑巴英语,就是因为精力都花在应试上了。”
学英语还有用吗?
不要简单地为了分数而学
更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崇洋媚外”
魏教授介绍到,不论是英语还是其他语种,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巧,更是学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有着不同于我们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化。这也是翻译工具无法取代人工翻译的原因。翻译工具并不具备‘思维’,只是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Chiglish等错误。”
对于学英语是否有用,魏教授表示,这是毋庸置疑的。英语不仅是一个工具,一种载体,更有一定的育人价值。“其实不仅仅是英语,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有它的作用。外语,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学习载体,可以通过外语去学习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再往大了说,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学习先进文化,提升语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鉴别能力等等。”
至于“学英语是否是崇洋媚外”的观点,魏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浪潮已经不可避免的当下,这样的话题本身已经没有讨论价值,“语言的本质就是交流工具,就像很多老外也在学习中文,不要把这种学习扣上太多它不应该承担的错误价值观。”
当生活被撕开一道裂缝,
先别沮丧,凡裂缝处,就有光。
此时此刻的各位教培人,有人可能在坚守,有人在迷茫,有人在沮丧,有人在寻觅下一站的机会……但不管怎么样,就算急弯,陡坡,路一直在延伸向前方。
如果你有一些关于行业的思考想要分享,如果你有一些工作的机会愿意推荐,如果你对尚处业内的同仁们有一些建议,无论你是在职或是离职,我们欢迎你扫码进入交流群。
抱团取暖,为了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