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团妈
在一座大型商场的书店里,四岁的珊珊歪坐在地上,手上拿着的是一本《西游记》改编的儿童版。团妈问她看的懂吗?她很骄傲地说:“看的懂呀,讲的就是孙悟空的故事。”
珊珊看的是拼音标注版,整本书收集了“猴王出世”“大闹天宫”“五行山收悟空”等16个故事,每个故事的讲述都是用小朋友易懂的白话文,而且几乎每页都会有一个小插画,感觉适合识字量不大的小朋友。
团妈发现书店里还有一类经典名著的改编版,书封处标注的是“白话美绘版”,书本的整体厚度接近于原著。粗略阅读后,改编后的书籍将原著青涩拗口的句子改写成了白话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朋友的阅读障碍。
§
“读经典名著的改编版,对孩子其实没有多大的益处,但也没有多大的害处。”从事儿童绘本十余年的珠珠极力反对让孩子读经典书籍的儿童版。她认为被称为经典的是原著,而不是改编版。但大多数家长更在意的是孩子是否阅读,至于读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有家长在两种观点之间来回徘徊。
被称为经典的是原著作品,
不是改编版
在任何一个网站或APP上搜索“育儿”二字,下拉列表显示的内容中,重复度最高的就是各类童书推荐,按照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能分门别类,方便家长们各取所需。这类内容的点赞量以及收藏量普遍偏高。
已有海量的内容可供选择,珠珠认为父母在为自家孩子选择阅读书籍时,要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明确阅读经典书籍是为了让孩子提前全方位阅读,还是初步涉猎。
无论是以哪种目的作为出发点,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最终效果均一样。“孩子们已掌握的知识量不足以支撑他们阅读经典,并从中吸取大量的知识。”珠珠认为小朋友可选择的书籍很多,完全没有必要在孩子看不懂经典原著时,退而求其次选择儿童改编版。
经典书籍的原著具有不可替代性。历史背景、词句的运用、创作者的意图,每一样都代表着独特的符号。二次改编后的作品,融入的是改编者的思维,“这类书籍压缩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会败坏孩子阅读原著的兴味。”在过往授课中,珠珠发现部分孩子看过儿童版西游记后,会对阅读原著产生逆反心理。原著里包含晦涩难懂的生僻字和文言文,小朋友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查阅字典。阅读难度的陡然增加和已经阅读过的心理双重叠加,极易让孩子们放弃。
“孙悟空上天干嘛呀?”
“它赢了吗?它怎么赢的?”
“它偷桃子的时候有没有被抓住呀。”
小朋友在看经典书籍的儿童版时,他们仍然是将自己带入到某一个角色中,用童真看名著。
但阅读名著不只是观其大一,更要求甚解,斟酌词句,从语言的角度,以及作者视角去读书,这种复杂的阅读要求孩子有一定学习的基础。
“他要具备一些解读文本的策略,能够将看过的书二次阐述,最终体现在写作上。”珠珠认为当孩子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自主意识,能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并坚持看完时,孩子就可以看经典书籍了。
在小朋友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如果对名著的故事感兴趣,珠珠老师认为父母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为孩子讲一些简短的故事。
读书习惯比读什么书更重要
团妈之前曾采访过一位12岁的小学生刘鼎丞,写了一部30多万字的奇幻小说——《鼠神约克》。这次采访他的妈妈后发现,刘鼎丞从七、八岁开始阅读简化版名著,每次读完以后他均能把书里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这对于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为他以后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丞妈认为早早地让孩子接触名著阅读,有利于打开孩子的思维,但是名著原版很多都很晦涩,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都不能完全理解,更别说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了。
因此,丞妈觉得现在简化版名著将精华提炼出来了,也保留了完整的故事性,如果要想孩子早点接触名著,读简化版名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位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作家鲜鲜觉得,是否让孩子看经典书籍的儿童版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选择儿童版也可以。“我小时候看了很多小人书,并不影响我长大后看名著。”在选择名著儿童版书籍时,鲜鲜倾向于选择权威机构改编的,而且书的封面上应该标注好“经典改编儿童读物”,以及适合阅读的年龄。
《故宫里的大怪兽》作者常怡支持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在诺大的书店里,孩子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书很重要,父母应该在挑书的环节中保持中立。“我觉得,读书习惯比读什么书更重要。”常怡说。
依据孩子自身阅读习惯,
选择适合的书籍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小朋友读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在明确需求后,翰瀚妈认为是否支持孩子阅读经典书籍的儿童版,不能一概而论。她觉得如果原著比较深奥,小朋友读起来很困难,那还不如选删减版的来提高阅读兴趣;如果本来原版著作就浅显易懂,那就可以让小朋友直接阅读,能更好理解读者的想法。
所以这个选择应该是根据小朋友的阅读水平、阅读喜好、原著文字等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非此即彼的标准。
团妈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支持“孩子阅读经典书籍的儿童版”的父母更多,他们给出的理由也趋近相似:孩子是否感兴趣?孩子主动阅读的行为,远比读什么更重要。当选择经典书籍儿童版时,父母综合考量的因素会比较少。在他们看来,经典已经是被国民认可的了,让孩子越早接触越好。
而不支持和保持中立的家长更侧重孩子是否能“读懂经典”。他们担心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对经典理解不够,最终只是“读经典故事”。
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读经典会教坏孩子。《三国演义》讲的是权谋奸诈,《水浒》里有血腥暴力,《西游记》包含神佛迷信,《红楼梦》里有男欢女爱,父母担心孩子深入阅读后,会产生认知偏差——默认书中的某些行为是被允许的。
“阅读经典”本身应该积极倡导,但要依据孩子自身的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书籍。“上小学5年纪的孩子建议读原著的经典版。”珠珠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直接阅读原著。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直接读原著。
如果父母想用经典书籍儿童版培养阅读习惯,应该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感兴趣的、积极向上的版本即可,不要选择“大话三国”“水煮西游”等低俗版本。
所以最终是否选择经典书籍儿童版,应该从自身需求出发。
- 儿童团近期活动 -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