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官网正式公布了CCF CSP-J/S 2021第二轮认证评级名单,其中包括了入门级与提高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记者在名单中关注到,在全国信息学竞赛CSP提高组一等奖名单中,四川省共有7位女生获得一等奖,成都树德中学占到3位,而在全省前5名女生中,树德中学则占到2位。
树德中学在全国信息学竞赛CSP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名单
可以说,在长长的一串男生名字里,能够看到这些女生的名字丝毫不容易,而她们取得这个成绩,也预示着未来将在高校的强基计划或综合评价中获得升学优势。
11月16日,记者便走进成都树德中学,去了解3位“金花”的备战和成长故事。
回顾:
考试内容比高中难
“佛系”心态,或许是获奖秘诀之一
据介绍,此次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CSP-S竞赛的3位同学,分别是来自高二年级的谭晓帆、冯越及侯涵。
“我们学校总共有9人获得了一等奖,22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获奖人数在全省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全省仅有7位女生拿到了一等奖,而我们学校就有3位。”谈及本届赛事中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科竞赛中心副主任刘强老师也难掩喜悦,他表示虽然获奖在意料之中,但能拿下这样的好成绩还是很不容易,尤其几位女生的获奖尤其引人关注。
3位女生告诉记者,信息学竞赛的考察内容大多是离散数学、统筹学和组合数学等知识,和一般的计算机知识不同,总体难度都而非常高。“毕竟这些知识点都是大学才会学到的,有些算法甚至还达到了研究生水平。”刘强向记者介绍到。
冯越、谭晓帆、侯涵(从左到右)
谈及本届赛事,3位女生都表示还算比较正常。而至于为何会选择参加信息学竞赛,谭晓帆和侯涵都表示,当时就只是想着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毕竟一个良好的思维对高中学科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不过相比之下,冯越对于计算机的痴迷还源于家庭氛围熏陶,其父母从事的都是计算机相关工作。“以前在做一道初中函数题的时候,因为思考很久都没解答出来,当时我爸爸通过一个软件就轻松解答了,当时就让我觉得特别神奇,算是我的启蒙了。”
记者了解到,虽然三位女生参加学习的时间有所不同,但大家的性格却有些相似。“我们都比较‘佛系’,心态也比较平和,最开始并不是冲着获奖去的,只想着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训练过程中,其实更享受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的过程,因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活跃,同时在探讨过程中更能帮助自己对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对此,刘强也表示,3位女生所拥有的平和心态,或许正是她们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
选拔:
女生不一定比男生差
参加竞赛,需要有一份最纯粹的热爱
记者发现,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向来都是男生参赛为主,参赛的女生数量很少,能够获奖、进入省队、国家队的更是寥寥无几。
那么,树德中学的这三朵“金花”是如何突出重围,脱颖而出的呢?女生在奥赛中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我们也和刘强和几位女生聊了聊。
刘强向记者谈到,在五大学科竞赛中,由于思维模式不同导致了男女生人数的不同,但并不能说明女生就不适合参加竞赛,“其实女生的性格比较细腻,思考方式也会更理性,相比男生而言,女生在问题细节方面也会思考得更细致,让整个问题的讨论结果会变得更透彻,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此外,他还表示,中国计算机学会将在2022年开设信息学竞赛女生专场,这也是一个给女生展示专业素养的一个机会。“目前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已有两个学科明确举办女生专场。”
学科竞赛中心副主任刘强与三位获奖女生
谈到这里,3位女生也坦言,女生实际上有时候会更细腻、更冷静。“男生们在遇到一道难题的时候,常常都会死磕难点,不过我们可能会更冷静些,换个角度来进行思考与解答。”
那么,学科竞赛学习将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呢?在刘强看来,学科竞赛学习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思维质量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他谈到,面对竞赛学习首先要去除功利之心,因为对该学科保有一份“最纯粹的热爱”才是竞赛学习的核心动力。没有热爱,仅仅想为升学去投机取巧是很难“功德圆满”。
谈及学校体系化开展信息学竞赛工作的初衷,刘强表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战略之一,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特别聚焦的是智能科技领域。”对此,树德中学也成立了学科竞赛中心,由校长负责统筹规划学科竞赛工作,主要是为树德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平台。
红星新闻记者 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