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好吃的抄手吗?有。
——今天的编辑 门牙
前两天,@李老师 给我发来一组截图,说他的朋友气得跳。原因是有人在群里发了一张图,然后就有人说,这是酸辣馄饨。
朋友纠正,说这是抄手。甚至还有人表示,在他们那边,这应该是水饺。
朋友气得咆哮,此时便有人出来主持公道:馄饨抄手都是一样的。
换我我也气,气得跳。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同时我也很惊讶,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分不清抄手和馄饨。
在此,我想以一个四川人的立场郑重宣布:抄手和馄饨是有区别的。加上福建广东一带的云吞,今天就干脆把这个科普扯抻展。
北方人代表-@赫赫:
世界上只有馄饨,没有抄手。就算它是抄手,在我们那儿也得叫馄饨。
@赫赫 说,在北方人的逻辑里,根本没有抄手这一说。他第一次见到四川的抄手,也很诧异:这不就是馄饨吗?
在北方,老辈子炫耀自己通晓万事,通常在搭话的时候就会说一句:在成都,馄饨要叫抄手。
只是在@赫赫 看来,这就是一种东西,没有区别。就算你给他一碗馄饨里混一半抄手进去,他也分不出来。
@赫赫 从小也爱吃馄饨。在他们家,和面首先是为了吃饺子。如果面没和好或者中午和面多晚上剩下了,才会捏馄饨。
@赫赫 小时候在县城里吃过一家连锁店,叫吉祥馄饨,这是他至今觉得非常好吃的馄饨。
馄饨的馅儿,就是猪肉白菜、猪肉大葱,还有虾仁儿馅儿的,一颗完整的虾仁儿。馄饨有汤,紫菜虾米汤。
@赫赫 说,其实北方也有像抄手一样的馄饨。也是大张薄皮,可以看到肉馅儿的颜色,面皮和金鱼尾巴一样。但在他们那儿,这还得叫馄饨。
@赫赫 在成都也有喜欢吃的几家馄饨,但说到抄手,他就只有两个字:难吃。
首先是面不行,泡水就要烂掉了,没嚼头,馅料也不香,是不是不会放十三香?
清汤抄手就完全是白开水,红汤抄手就是往红油里放白开水,谁会喝这种汤啊!所以他都吃干拌抄手。当饺子吃。
江浙人代表-@大毛毛:
我不认,我们那儿的馄饨就是比四川的抄手好吃。
嘉兴人@大毛毛 来成都上大学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抄手。
第一次在学校门口的抄手摊前被人科普:抄手就是你们那边的馄饨。
结果吃完,@大毛毛 觉得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虽然自己也吃抄手,但@大毛毛觉得,抄手跟馄饨比,比不过。
馄饨皮大、厚实,煮出来之后,元宝的形状,滑滑的口感,又扎实。馄饨馅儿多,选项也不少,可以包荠菜、虾仁、鲜肉、蛋黄鲜肉、三鲜。
若是拿清汤煮,就要加紫菜、蛋皮和虾米,夏天可以吃冷馄饨拌麻酱,夜宵还有油煎馄饨。
小时候,@大毛毛 爱去小胖子馄饨,点一碗笋尖鲜肉大馄饨,汤色清澈,鲜得掉眉毛。现在,她的one pick是饨顿香,拌馄饨一绝,绝无仅有。
@大毛毛 不理解老麻抄手,她说她和重庆朋友去吃,人家都要点特麻。一个小点心,为什么要吃特麻的?然后扯着一张嘴换气,脸涨通红,整个脑壳冒汗?
对于@大毛毛 来说,偶尔吃吃洗脚店的红油抄手、夜宵摊的清汤抄手还是不错的。但这个东西就不是馄饨。只能说大家各自独美,都别蹭。
成都人代表-@门牙:
三角形的、皮薄的就是抄手;湾仔码头卖的馅儿大的就是馄饨;包成云朵一样的、小个的就是云吞。
第一次晓得有“馄饨”这个东西,还是小时候看电视。我问我妈啥是馄饨,我妈说:就是抄手儿。
在成都,说抄手必须加儿化音,连读为:抄sèr。
我从小就爱吃抄手儿。它是方形的面皮,四条边都是用刀儿切得整整齐齐的。
肉馅儿是纯肉,包的时候,不像饺子那么鼓,只能放滴点儿,然后把方形面皮的两角对折,再揪一转对折。它就成了一座近似于三角形的小肉山。
图-@虎虎
下锅也不用煮很久,因为皮薄肉不多,所以很快就会被煮透。佐料通常是酸辣,偶尔也吃原汤。最灵魂的,就是装碗之后,在面上撒几颗葱花儿。
我有印象的抄手儿不少。
传统的像龙抄手儿、老麻抄手儿;偏一点儿的,就是上大学的时候,校门外曾姐面卖的干拌抄手儿;再后来,还兴过一段时间的干辣椒抄手儿、豆瓣儿抄手儿、藤椒抄手儿。
总地来说,龙抄手儿应该是抄手儿官方标配的状态。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官方对外,所以它的个头特别大,总欠缺点儿家常的气质。
吃过最好吃的抄手,在乐山,马边抄手。个头适中,皮薄馅儿足,一口一个,吃完,再喝两口酸辣的汤。简直满攒。
曾经有人不懂马边抄手的妙,吐槽它太小,说一次起码要吃半斤才吃得饱。
可能我对馄饨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我总觉得,它是抄手儿在北方话里的一种喊法。
直到我有一天吃到湾仔码头的馄饨,我才恍然大悟,觉得这有可能才是真正的馄饨吧?
它应该是皮厚、个头大,且两头的尖尖是被折进去的元宝形。煮好之后,浑圆一个,通常一个要咬两口。
再来是云吞。早年间吃的云吞,是大学路上一家福建人卖的。个头小,皮更薄,通常只有原汤和干拌两种。
一碗端上来,云吞漂浮于汤面上,像云朵一样。这是我作为成都人,概念里的云吞。
真的,我们三个说完,感觉都能完美地吵上一架。但谁能吵赢,还真说不一定。不过,不同地区的人,对于抄手和馄饨的理解都还是有一定的误区。
客观地讲,抄手和云吞,都来自于馄饨。在古时候,人们认为馄饨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翘,所以叫“混沌”,后改为:馄饨。
云吞可以理解为馄饨的粤语发音,因为个头小,一口吞一个而得名。我们四川的抄手,则是因为皮薄易熟,双手在胸前一抄,一两分钟后就上桌,所以叫:抄手。
图-@Ying
馄饨和抄手的包法相似,但面皮的形状略有不同。馄饨是切成梯形,而抄手是正方形。
所以啊,盘了一圈下来,还真的不好怪人家分不清抄手和馄饨。只能说,那些说过“馄饨就是抄手”和“抄手就是馄饨”的人要负全部责任。
因为这两者本属同宗,只是因为地域饮食偏好,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比如@赫赫 就一再强调,馄饨要大才好吃,小了就是面疙瘩。而我却觉得,馄饨要小才入味,配上熟油海椒兑的佐料,YYDS!
还是@大毛毛 的水端得好,她说,抄手就是抄手,馄饨就是馄饨,对于这两种不同的东西,要有两套不同的评价体系。
你看,这一架也就顺理和解了。
今日编辑 | 爱吃抄手的门牙少女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Veronica
早高峰里的精致
@Dicky
好痛痛
@吃吃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