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种东西可以通过绳线在指缝间来回穿梭而承载悠悠古韵,那么就非“绳编”艺术莫属了。
3月25日上午,“文明实践·文创趣沙龙”活动走进成华区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天府文化传承志愿者、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文艺老师现场亲授绳编技艺,与来自社区的30余名社区居民一起体验非遗——“新津绳编”。
据了解,作为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提升打造项目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文明实践·文创趣沙龙”活动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
品味非遗 感受绳编艺术底蕴
“新津绳编起源于老君山道士创编的盘发结和佛尘结,后逐渐流传至民间。其中包含了吉祥结、盘长结、双团圆结、梅花节、团锦节等多种工艺技巧,可以编出像中国结这样精巧别致的装饰品……”在非遗传承人杨文艺老师的讲解下,现场的社区居民们纷纷拿起自己面前五彩斑斓的绳子,开始学习不同绳结的编法。
据杨老师介绍,“新津绳编”艺术还将在成都大运会中的非遗民俗体验区进行交流展示,通过绳结来传递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
杨文艺老师两手各拿起绳子的两端,巧妙地绕成一个圈,随后通过压、穿、修等方式,一眨眼功夫,绳的左右两端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个精巧、别致的吉祥结就完成了。
到了自己动手编的时候,现场的社区居民们都迫不及待地制作了起来。在遇到不会的地方时,大家不停地问:“杨老师,快看,快看,我的对吗?”“我的哪里错了?”“您再教教我”……最终,在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尝试,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吉祥结。
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高兴地说道:“学习绳编真的非常有意义,今天的活动上不仅了解到了绳编的文化,还学到了绳编的技法,今年过年时我要在家人面前‘露一手’!”
“悠悠古韵,千千结艺”。通过此次活动,让现场的社区居民们一同走进绚丽多姿的绳编艺术世界,亲手编织绳结,体验绳编的乐趣。活动最后,大家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吉祥结,共同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
“文明实践·文创趣沙龙”活动 完美收官
自2021年12月27日,“文明实践·文创趣沙龙”活动先后走进了温江区、新津区、彭州市、都江堰市、成都高新区、蒲江县、青白江区、邛崃市和锦江区,以音乐中的天府文化、皮影、道明竹编、木雕、扎染、绳编技艺等内容为主,结合相关领域文创产品的讲解等,以实际行动诠释天府文化的新时代表达,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来源:红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