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慧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一则有关“第四届视觉环球杯全国摄影艺术大赛”的报道令人疑窦丛生:号称“全国摄影艺术大赛”,一月之内办三届、花钱刷礼就涨票、网上盗图能参赛、种鸡公司赢大奖……一言以蔽之,这是一起打着全国摄影艺术大赛名号“圈钱”的“野鸡”比赛。
摄影大赛让镜头蒙尘的表象背后,是对摄影艺术作品认知的本末倒置。流量数据或许能够证明商业价值,但却无法验证艺术水准,更何况参赛作品在网友机敏的视觉淘洗中沉淀筛选,又能给主办方、参赛人和观赛人留下什么——是被津津乐道百刷不厌的视觉享受,还是“借赛圈钱”博取眼球的烂俗之梗?是占据摄影技术长廊一席之地,还是热搜话题榜的匆匆一瞬?答案自在人心。当摄影的艺术属性被削弱甚至消解,“利益先行”“流量优先”“出圈当道”的短视浅见便会取代基本的艺术判断,长此以往,对摄影艺术创作产生的无形伤害将会积累成疾。
在人人皆可拍照的时代,好作品往往都在视界之外。摄影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观察社会,表达自我。每一张照片,都包含着拍摄者当下的意识、情绪和故事,而照片背后蕴含的意义,在静静等待不同观赏者的解读。无论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亦或是没得奖,作品本身都应当是对摄影艺术的延伸,是难能可贵的情绪发现,都是作品故事的充分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摄影艺术空间,不仅仅关乎主办方、摄影师、摄影点评人,是需要多方参与发力,共同为之努力。
世间万物皆有其决定性瞬间,摄影作品诞生的彼时彼地,既没有操纵的权利更没有作弊的权利,莫让“借赛圈钱”蒙尘摄影镜头,“作品有格”方赢众人之心。
有作弊的权利,莫让“借赛圈钱”蒙尘摄影镜头,“作品有格”方赢众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