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在德国柏林玩,发现街道边有一条红色或其他颜色的小道,上面印着自行车图案。后来知道为了鼓励大家环保出行,这是德国政府专门修建的自行车道。那时,作为游客的我,游玩的十多天里,就租了一辆自行车满城乱窜,骑不动了就抬着自行车上地铁,或者锁在原地的护栏杆上,第二天去取。
时间过去太久,抬头骤然发现,成都多了一群新的城市骑行爱好者,蹬上车脚一踩,车轱辘辚辚滚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流动。有的是为了上下班,有的是为了放松找新鲜,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大家骑行的目的各不相同。
•柏林街头,机动车道旁的自行车道
20世纪80年代,骑行是我国国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我国自行车拥有量居世界前列,更被称为“自行车王国”。90年代,机动车成为主导,骑行似乎变得不再有“面儿”。前几年,共享单车使得骑行的潮流又回暖,这一次它带着低碳、环保、灵活等关键词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里。
我实在好奇,城市化进程快速的今天,骑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谁在骑行?于是,找YOU成都的几位好朋友们聊了聊。
都明俊
35岁
建筑从业者
10岁的都明俊有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童车,这是他跟自行车的首次接触,自己能操纵一台机器到更远的地方,想想都开心。
高中时期,他有了一辆更专业的自行车,捷安特山地车,那时骑车已经具备社交属性,因为同学们都骑,大家上学放学都成群结队的。
•都明俊和他自己组装的爱车
由于喜欢自行车,像公路车、山地车、小轮车、攀爬车,都明俊对各种车型都有所了解,如果固齿算一种类型的话,那也可以算在List里。
固齿就是通常说的“死飞”,属于竞速场地车,只是被拿出来日常骑行,大概是2011至2016年在成都流行过一段时间,算是当时的潮流单品了。
而他知道的自行车品牌,也是玩死飞的朋友介绍的:
意大利的Cinelli/Colnago
荷兰的Colossi
日本的Panasonic/Nagasawa/3Rensho……
那么多自行车,怎么样挑选一辆适合城市骑行的自行车?
都明俊认为,标准就是品牌,其次是可靠性,因为不想老是修车,车要骑起来顺滑,紧凑,不松散(如果骑公路车舒适度是另一码事)。另外就是怎么骑得更快,车锁在哪里不会掉,诸如此类具象细微的需求。
他说:“就是骑。当然,颜值也重要,毕竟是一款配合自己出街的单品。”说完,随后他补了一句:“哈哈,我不是专业车手,说不出什么东西。”
在城里骑自行车都明俊是为了通勤,表面上说是通勤,其实可以坐地铁和开车。他的真实目的是打着通勤的幌子找借口骑车,目的就是没有目的,寻找目的,因为骑车本身就是动机。至于骑出去发生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不下雨。
有时候加班很晚,他也会骑上十几公里回家;有时是跟自己较劲,他常常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骑,走啊!有时候佛系一点,骑出去晒太阳喝咖啡探店。
“车就是一个不说话只管跟着我的朋友,我很感激它,陪我度过一段不知所谓的旅程。”
他说,骑行增加了他独处和社交的方式。社交来说,他觉得可遇不可求,不强求遇到合适的人和合适的路线一起骑行,他更注重个人独处的体验。“如果说以前的快乐是单纯的骑行动作,我现在的快乐就是能骑车出去探索和拍照。”
喜欢记录骑行并分享自己的照片,传达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给别人,都明俊看来自己的所见所闻都是一种情感输出。
还有一个就是,他以前尝试骑车去上班,上班路程有十几公里很适合骑车,但是家到公司需要走三环路:三环路从修建之初到绿道环线和沿路公园还没有规划修建好的时候,有很多断头路、破路,自行车没办法穿行,绕行也不方便。汽车、电动车、摩托车混行,骑行体验非常差,中途间间断断,就多次放弃了骑车。
前几年,去巴黎和东京,他非常羡慕那里的城市规划,对自行车非常友好。现在,成都也开始倡导公园城市和环城绿带给行人很多利好,也无形提升了城市骑行的体验,畅快的骑行让人很快乐。
虽然听起来很简单,可能这就是城市骑行给骑行爱好者带来的原始、纯粹的快乐。
灰灰
平面设计师
PaperPlay创始人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自行车?
灰灰说,小时候她就喜欢骑自行车,那时候,她骑着自行车放风筝,风筝在天上飞,自己骑车在地上飞驰的感觉特别棒。
所以,尽管回忆起来第一次骑自行车的场景和感觉,已经久远且模糊,留下来的永远是那种无忧无虑的感受。她忘不了。
•灰灰和她的Brompton
不同于专业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她不太过分关注骑行的类型,只觉得骑行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理想的城市自行车骑行,不仅能满足上下班通勤的功能需求,同时,还可以辅助健身锻炼。
Brompton、TokyoBike、Minivelo……灰灰喜欢的自行车品牌都有着复古基因,轻便、耐看更是耐骑,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很难不吸引眼球。
•滑动在线欣(羡)赏(慕)灰灰的小布
颜值是起坎条件,亦是锦上添花,考验一辆车能不能把人心给长久俘获,最终还是得看车好不好骑。换句话来说,就是产品本身。
实际上,灰灰在选择爱车的时候,看重的也是产品,灵活度、便携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2020年初,她买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Brompton,既灵活,又方便,非常符合她的需要。
这几年她更关注健康饮食,还有日常的运动,因为设计品牌的工作节奏比较忙碌,为了压缩时间,于是她决定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小布开始骑行,兼顾上下班,也能运动。
骑行给灰灰带来最大的快乐,是运动过程中静止又流动的状态。所谓“静止”,就是远离手机,不会被工作上的烦心事打扰,有一种极度放松的感觉。
周末去城际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心情或好或坏,骑到小街小巷发掘一家又一家没喝过的咖啡馆、小店,自己随时都能保持新鲜。何乐而不为呢?
•Brompton英国折叠单车品牌,被称为小布
这种自由自在,身心健康的感觉,让灰灰戒不掉。而且,“玩儿”车也是另一种乐趣,比如,打扮自己的车,还能结识一些好玩的新朋友,包括现在的好多朋友都是因为骑车认识的。
•灰灰和骑行的朋友们
正因这样,她在今年有了一个小计划,参加或者发起更多的城市骑行活动,亲自投身参与的同时,呼朋唤友一起加入才过够瘾。
飞哥
性格外向假小子,今年本命年36岁,属虎狮子座,朝九晚五上班族。
飞哥,86年生,她说:“这代人对自行车的记忆应该是‘在父母的自行车前/后座度过了童年’,小时候不管去哪里做什么事,都是通过父母的自行车去实现的。”直到上初中,她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那时候的自行车完全是功能性的,严格说,也不叫“骑行”,顶多算是“骑车上下学”。
真正接触自行车骑行,是在飞哥19岁时,和父母的一次川西行,路上认识了骑行车队的一个姐姐。回成都后,飞哥约她骑了一次龙泉山,车还是她帮借给飞哥的。
那一次经历后,飞哥说:“实实在在把骑自行车这件‘功能性的常识事件’,在内心转换为‘享乐型的额外需求’”。
•飞哥和她的Kolor
5、6年前,飞哥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复古自行车,开始在城市骑行,她喜欢把复古自行车作为生活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而因为热衷运动和喜欢自行车元素,自己对公路骑行、山地越野、速降等都有所了解。
她更看重功能外的享乐型选项:品牌口碑>整体品质>实车颜值/骑行舒适度>性价比等。
因此,不同车型里,她都能找到心头好:专业公路车方面,Specialized和Trek 这两个品牌,高颜值高性能高科技,当然也是高价格(摸摸自己的钱包,笑?)。
TokyoBike、2Wheels,和她骑的Kolor。这种复古城市骑行车,复古风格,骑姿优雅,配合各种复古穿搭,绝对是凹造型的首选。另外,性价比超高的国产品牌,那当然是凤凰和永久,现在的国产自行车已经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老式造型和固有印象了。
飞哥说:“从样式到品质,从价格到口碑,从性能到操作,都是极具竞争实力的,强烈推荐,值得拥有。”
不像有的爱好者骑车一定要去什么地方,骑多少公里,飞哥骑行没有什么既定目的,骑车这件事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就像每天吃饭喝水运动一样。
她说:“不想因为什么原因或者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只是希望轻松自在享受骑行的舒适和快乐。”
基本每天上下班,她都会骑车(往返10公里),每周还会保持1-2次长距离骑行,比如骑个一环路(20公里),或者城市公园绿道来个休闲骑(10-15公里)。
•周末飞哥会骑上车到户外来趟「城市露营」
自行车带来给飞哥的是,那种能亲自操作且能实在感受的融合感。“和开车、骑摩托不同在于,骑自行车的时候,躯体在运动在消耗,是和自行车有一种相互的反馈,那种感觉我一直很喜欢。”
而且精心打扮一番,骑上复古自行车,上街溜达一圈,收获朋友们的赞许,那种开心也是难以言喻的(内心还是有些狮子座的虚荣心,哈哈哈)。
最后,飞哥说有今年两个计划:一是入手一辆更专业的公路车再加入车队,参加更系统的骑行训练;二是继续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进行城市骑行,希望能躬身亲为带动身边朋友们加入骑行队伍。
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也希望自己能组织一些复古骑行活动。
目前,成都有多少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或者团体无法计数。翻开小红书等平台随处可见,城市周边相关的骑行路线。城市骑行不同于山地越野骑行,是人通过自行车为媒介与城市公共空间交互的过程,自行车不同于过去作为交通工具那样的单一,城市空间的意义也不同了。
而成都平原的地理优势很适合自行车骑行,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其中。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灰灰 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城市骑行挺好的。@飞哥 认为选择自行车这种环保出行方式,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都明俊 则觉得目前不够,还没有形成随处可见的现象。毕竟中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希望多多益善,节能减排吧。
不过也提醒大家:注意道路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开心骑行出门,平安收车归家。
● ● ●
编辑丨欢歌
图源丨受访者提供
参考资料丨《骑行上海》:城市骑行不只是代步,更是一种文化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微信公众号丨新浪微博丨今日头条丨一直播
小程序(YOU点咖啡/YOU成都)丨抖音(游成都)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