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命运不定。唯用全力,迎难挑战。今年29岁、只有一条腿的龚瑶,和她只有一只手臂的丈夫张军,便是命运的挑战者。
4月以来,龚瑶忙个不停,她和丈夫正张罗着手工茶“莹杯”的销售等事宜,此前,龚瑶和老公都是泳池里的运动员。
5岁那年,家住眉山市洪雅县东岳镇天宫村2组的龚瑶因遭遇车祸失去右腿。虽然身体残疾,在家人的鼓励下,龚瑶却养成了活泼、阳光和坚毅的性格。
龚瑶从小就喜欢游泳。洪雅当地的游泳教练唐体芳惠眼识珠,发现这是一棵好苗子。在父母的支持下,11岁的她,开始跟着唐体芳老师进行正规游泳训练。
经过艰苦的训练,2008年1月,龚瑶代表眉山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因成绩优异,获优秀运动员称号;同年9月,参加成都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女子组S10级别100米自由泳项目第一名、SB9级别100米蛙泳项目第一名。2010年,参加四川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因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运动员。2011年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之后,龚瑶退役。2018年,多年没游泳、已有一个孩子的她,应邀参加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女子肢残组S9级100米自由泳、S9级400米自由泳、S9级50米自由泳决赛项目中,分别获得金、银、铜三枚奖牌。
泳坛生涯让龚瑶打开了眼界,让她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因为游泳,龚瑶认识了洪雅同乡残疾运动员张军。张军7岁时,因摔伤患上骨髓炎,不幸失去右臂。2010年,两人双双参加省残运会并认识。后来,他们一起回到龚瑶的老家大安村,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结婚后,随着两个孩子的降临,家庭负担日益加重。靠父母扶持,终究不是长法。
龚瑶的家位于八面山半山,空气清新,植被葱郁,有着茶叶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她的爷爷和父亲,都做手工茶。从小,她就喝长辈们用柴火炒的老川茶,那熟悉的味道,总是萦绕在她的记忆中。
龚瑶想,创业要因地制宜,对呀,我为什么不跟着父亲学做手工茶、发展茶业呢?她和张军合计,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支持。
手工炒茶,不是一般人吃得消的。杀青、揉捻,全靠一双手完成。杀青时,锅温高达近200度。第一次搓茶,当她细嫩的手接触到滚烫的铁锅时,立即惊叫着缩了回来。青茶在杀青时,必须用劲揉捻。不会揉的人,茶叶没有贴着锅底,在锅面上空转,成不了形。龚瑶用尽全身力气,但不得要领,父亲便在一边示范指导。
由于长时间站立,假肢磨得生疼。一锅茶做下来,一身大汗淋漓、双手全是烫伤,龚瑶只觉得筯疲力尽。
龚瑶揉的每一锅茶,父亲都要用玻璃杯泡一杯,边品尝边点评,舅舅也在一边鼓劲。
就这样,龚瑶开始了采茶、搓茶的日子。为了提升手工茶的制作技巧,龚瑶还在网上买回制茶专业理论书籍,边自学边探索,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还买回茶艺方面的书籍,自己在家研究茶艺。
为了纪念她和丈夫的游泳生涯,小两口为他们的手工茶取名:“莹杯”。他们希望自己做的手工茶,晶莹如玉,甘醇美好。
手工茶凝聚着传统工艺,有着机制茶所不具有的香气和口感。在茶叶品牌繁多、销售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即便是昔日残疾游泳冠军,要把自己的手工茶销售出去,也不容易。可龚瑶坚信自己的茶好,数十年的老川茶树,不施农药,而且用青杠柴火炒制。“莹杯”,不负其名。
“近年来,在我的运动与创业道路上,县政府及县残联给予了我支持和鼓励。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奖后,对我进行了奖励,后来,我创业,又提供了创业扶持资金。目前政府十分重视乡村振兴,让我创业更有了奔头。”说这番话时,龚瑶眼神中充满光亮,充满坚定,一如当年苦学游泳的坚毅模样。
红星新闻记者 罗天 通讯员 何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