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樊英
全文共190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阅读其实是一件存在重重困难需要去克服,需要长期训练并且还有一定风险的事情?
4月29日,在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成都儿童团联合成都商报教育发布共同推出的2022升学季公益服务系列活动——“初中家长学院”上,来自巴川中学的深度阅读领军人、语文教研组资深教师李春丽,就与每一个同学密切相关的深度阅读,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阅读,怎么就成了一件危险的事呢?
阅读为什么重要?从功利性角度来说,古有宋真宗《劝学诗》,诗中提到的黄金屋,颜如玉,千钟栗沿用至今。从启智的角度来说,多读一本书,人就会更聪慧一点,往深远了说,生命更加幸福。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比如,现下各种网红书店,不得不承认,环境本身是美的,是容易熏陶人的。单单是去“打卡”,好像人都变得美好了起来。
因此,阅读的绝对益处是没人怀疑的。基于此,却有人在阅读上动起了歪脑筋,比如,曾经被曝光过的“量子波动阅读”。人们为什么对阅读的价值判断痴迷到失去理性的判断,走向了危险的方向呢?如果一件事情的利益大到绝对只有好处,大到人们愿意用作弊的手段来获取,那就会带来危险。
李春丽老师说,阅读是需要高度的专注力、理解力,甚至意志力去克制自己,才能真正产生效益的事。约翰·拉伯克说,学会做一名优秀的读者,或许比想象困难。如何培养一名读者,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真正获益?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李春丽老师特别强调,大家要注意这里的“善读”,意思是,阅读要得法。事实上,人们作为一个专业的读者是非常艰难的,要全方位立体系统的训练,就好比作为歌者,舞者,都长达数年的专业训练,才能成为专业性的,有阅读能力的读者。
李春丽老师说,让孩子在阅读上更专业,需要孩子、家长、学校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当然,学校是阅读的第一阵地。如果观察孩子实施阅读的过程,会发现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困境。
就以课内阅读为例,无论教材怎样改版,教材中起点在课内的,永远是篇章学习。这些往往是单篇阅读,通常以摘抄,积累赏析为主要习得。而且这种习得是单一的,偏应试化的。在这样的训练基础上,我们的目标,却是要学生在课外自动展开整本阅读,还要达到提分提质的要求。这背后,有整本阅读、思辨创新、多元探究等多种困境在等待孩子自行突破。那么,谁给孩子搭这座桥呢?
从篇章阅读到整本阅读,相当于要从学会走路到学会跳舞,是一个跨次元的行为。这部分,孩子是需要有人助力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注意的现象,就是浅表阅读和深层阅读。很多时候,整本阅读对孩子的主要要求,是要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情节,主旨是什么。这样的情况,孩子往往会停留在表层,或者碎片化的阅读。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从小学到初中的孩子,读到的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奇异的梦境故事,而这本书的写作者本身是一个数学家,逻辑学家。书里暗含了非常多的艰深的数学知识,和逻辑学道理。孩子需要有人再帮她再走一步,读到一本书背后更深刻的东西,得到更多的滋养。
还有一个需要突破的,就是阅读输入与表达输出。阅读多半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者。在当下这个互联网自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如果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身处一群热爱打游戏、刷抖音的大人或者孩子中间,谁来跟他做阅读的交流呢?他孤独的输入,无法得到有价值的输出,他又如何坚持呢?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交流的语境。
正如前文所说,阅读是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各司其职的。那么,具体来说,家长的职责是什么?可以怎么做?戳链识别二维码看视频,你一定会有新的思考。
最后插播一条通知——
自4月30日起,成都多个民办中小学陆续发布了招生简章。今年孩子去哪所学校,你想好了吗?
如果你到现在依然有些不知如何抉择,我们有个建议:不妨去和名校校长们当面聊一聊。
从本周末到下个周末,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成都儿童团·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联合推出系列升学公益服务季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之校长公益讲座就将正式开讲。
连续4天,将有来自嘉祥系、成实外系、原师大一中系、天立系等15所名校的校长,为家长们带来15场主题公益讲座。其中一些校长,还是学校的总校长,也就是说,无论幼升小、小升初还是初升高的教育困惑,他们都能给出最专业的帮助。
而且,重点是你可以跟校长有充分的时间一对一交流!
友情提醒:因为场地限制和防疫需求,所以,名额有限,预约务必趁早!因为,按照往年经验,每年的校长面对面预约名额都是上线就被“秒光”。
预约报名,请戳下方海报↓
2022成都儿童团升学公益服务季已经启动!
看不懂升学政策?找我们!
在几所学校里纠结?找我们!
赶快加群,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