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条#26岁女孩当职业陪诊陪上百人看病#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让「陪诊师」这一职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据了解,陪诊师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帮忙挂号、排队、取报告等,按时计费,或者按天计费。因此,很多人感觉「陪诊师」就是一个高薪、低门槛的职业,轻轻松松日入上千。
近几年,陪诊服务在成都逐渐兴起。真实的陪诊师生活到底是怎样的,陪人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本篇,小康妹儿约到了成都两位陪诊师,近距离带大家了解陪诊师这一职业。
90后宝妈兼职做陪诊师
80元/小时,3个月接了10多单
某个周六的早上七点过,28岁的媛媛吃完早饭就匆匆赶到成都地铁2号线的犀浦站,她需要坐11站才能到达成都中医大省医院站。
媛媛是一名hr,工作日在公司正常上班,只有到周末,才会兼职做陪诊师。而她1岁的孩子,则是留给家里的婆婆进行照看。
从今年2月开始做陪诊师,截至目前,媛媛已经接了10多单,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最大的有八十多岁的老人,最小的也有几岁的儿童。
媛媛这次陪诊和往常不一样,将带着她的第一个“徒弟”小朱一起帮助患者走完就诊流程。
此次陪诊的王先生,31岁,是一名视障人士。而在这之前,她已经陪王先生看过一次病。王先生身上长了湿疹,之前看了皮肤科的医生,效果并不好。这次,媛媛又帮他挂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号。
为了提高看病效率,媛媛和小朱兵分两路。媛媛先前往诊室签到,而小朱则在医院门口接王先生。
小朱在医院门口等待王先生
在医院门口的等待过程中,小朱不时拿起手机看王先生发过来的行程信息,这是她的第一次陪诊,害怕错过接车。
9点半,行程信息显示王先生打车到了医院旁边的公交站,小朱赶紧小跑过去接王先生下车,并一路搀扶他扫码进入医院。
小朱搀扶王先生去医院
到了医院门诊大厅,媛媛顺利地和两人汇合,并熟门熟路地带着大家往医院里面走,坐电梯到4楼的名医馆。
因为已经是“熟人”,一见到王先生,媛媛就和他热络地聊天。
媛媛陪王先生聊天
王先生目前独居,其它事情都自己解决,唯独看病是个大麻烦。“之前都是父母陪我看病,但是老麻烦他们也不好,花钱找人陪诊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想麻烦亲戚朋友。”王先生自述他的职业是股票分析师,能熟练运用互联网。他先前通过网络了解到有「陪诊师」这一职业,然后又通过网络联系到了媛媛,从此,他也可以“独立”看病了……
陪同就诊、缴费、取药……上午11点半,媛媛和小朱陪同王先生走完了整个就诊流程。因为担心王先生记不住服药的注意事项,在送王先生打车回家前,媛媛又特地交代了一遍。
媛媛给王先生交代服药注意事项
这次陪诊一共用了两个小时,按照之前约定的80元/小时的陪诊价格,王先生支付给媛媛160元。
“这两次的陪诊我都很满意,看病的整个流程都有细致的服务,省去了我不少麻烦,下次看病还会选择陪诊。” 王先生说。
做陪诊师3个月以来,媛媛已经去了不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三六三医院等。
媛媛在医疗行业,算是“门外汉”,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她也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对于不熟悉的医院,她都会提前到进行踩点,“这样可以节省患者的看病时间,看病体验也会更好。”
说起做陪诊师的初衷,媛媛直言她并不是一时兴起,她之前有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经历,这让她看到了“老年陪诊”的巨大需求。而且在一次次陪诊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服务让患者更快捷方便的看病,也让她有成就感。
而小朱的目的则简单得多,目前做行政工作的她,周末双休,陪诊师不需要经验门槛,刚好符合她做兼职的需求。
“医学知识+熟悉医院看病流程
才是合格的陪诊师!”
相比媛媛对于陪诊师这个行业的初涉,小林对于这个行业的了解就更为深入。
小林本是一名房地产销售,因为之前和亲人去医院看病感觉特别不方便,偶然间了解到陪诊师这个职业,于是就加入了。从去年开始做陪诊,现在已经有大半年了。为了做好陪诊师工作,小林好好花了一番心思,请人开发了专门的陪诊小程序,服务的内容不仅有就医陪诊,还有院内陪护。
目前,小林已经组建了一个4人小团队,团队成员都是护理专业和临床医专业的学生兼职,“选择和医疗相关的人员,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
除了医学知识,小林还要求团队的成员去成都各大医院熟悉看诊流程和功能区分布。“我觉得医学知识和医院看病流程都要了解,才是合格的陪诊师。”小林说。
对于网传“陪诊师月入上万”,小林表示真实的陪诊师并没有那么高的收入。“陪诊师不好做,我们团队每个月只有4~5单,现在接到的单子一共才20多单。”小林无奈地说:现在接单大部分是通过熟人介绍以及一些网络平台推广, “大家不要被网上的宣传骗了盲目入行。”
老年人更需要陪诊服务
而且付出的精力更多
小林的团队陪诊更多的是老年人,大部分都是子女没有精力和时间。陪伴年轻人只需要知道看诊项目,给他们安排好最佳流程进行即可,但是如果是老年人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在大多数的陪诊中,小林都是游刃有余,不过,她偶尔也会有感到无力的时候。
小林曾陪诊过一位阿姨,最开始以为她只是生的普通的病。然而,随着一起做一项项检查,她才知道她得的是乳腺癌,并且让她向子女隐瞒病情。
作为阿姨病情的第一知情人,小林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将她的情况告诉了她的子女。本来以为阿姨会生气,然而阿姨却不住地哭泣,并说她的初衷只是不想让事业才刚起步的子女担心。
这件事情给了小林很大的触动,让她感到无奈又心痛,在以后的陪诊中,不断优化流程,尽量用自己行动为患者们减少痛苦。
是陪诊还是黄牛?
这个行业未来会怎样?
通过小林团队的陪诊小程序,小康妹儿看到,其收费是以半天、全天进行收费。全程半天陪诊为200元/次;全程全天陪诊收费为400元/次;院内陪护为500元/次。
对于这个收费标准,小康妹儿采访了多名患者,他们表示,如果能花一二百块钱,让他们快速在医院看病,免除排队、找不到地方等苦恼,他们还是愿意接受的。还有少部分患者表示,价格偏高而且又是陌生人,还是会找更为了解的亲戚朋友帮忙。
陪诊这一职业目前属于“野生生长”状态,对陪诊人员学历、专业、经验等条件要求不高,陪诊员有护士转行的职业人员,也有缺乏医疗机构从业经验的普通人兼职,还有部分各大医院的“黄牛”也跻身其中。有些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或心理抚慰,有些则会深入到诊疗方案的探讨,收费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
对于这个职业,《光明日报》曾发表过评论,评论指出这些特征并不能简单归入“乱象”或“灰色空间”,对其的态度也不能仅仅是强调约束、监管,陪诊行业、陪诊员更普遍面临的是服务范畴、身份和权责的界定问题。比如,目前人社部尚无有关陪诊员的职业资格认定,一些机构平台申领资质时也多“挂靠”在其他服务内容名下。
要让陪诊行业更长足健康发展,让陪诊员更有认同感和获得感,让相关群体享受到更规范的服务,需要在机制层面实现“名正言顺”。
文/图/编辑:wendy 责编:汤汤 监制:清清 审核:蓝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