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庆裕
近年来,儿童化妆品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天然胡萝卜素健康成分”、“无毒可食用”、“儿童孕期妈妈也可放心使用”“纯天然无添加的食品级”……类似广告铺天盖地,电商、社交平台此类商品层出不穷。不少商家打着可食用儿童化妆品的称号,借机宣称其产品安全可靠,甚至还有不少商家以“玩具”之名兜售儿童化妆品,以“玩具”名义躲过备案监督。随之而来的是药监部门频频曝光的非法添加违禁成分、重金属元素超标、激素含量过高等乱象,引发家长担忧。
《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中指出,儿童化妆品是指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具有清洁、保湿、爽身、防晒等功效的产品,而化妆品的本质,是一种化学工业品,不具备食用的功能,也不存在“食品级”一说。儿童彩妆≠儿童化妆品,一切彩妆类化妆品的销售都不能披上儿童化妆品的外衣,把化妆品描述成食品、玩具,这是鱼目混珠、碔砆混玉的行为。
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尚未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术语、机理编造概念误导消费者,禁止使用虚假、夸大、绝对化的词语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描述。此外,《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商品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虽然这些巧立名目、夸大宣传,在化妆品领域用“食品级”概念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除了相关部门要制定行业标准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整治、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力度之外,化妆品生产企业也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严格依法合规经营;而相关电商、社交平台也应主动负责,对违反法律法规、夸大其词销售“食品级”化妆品和玩具类化妆品的店铺和商品予以查封下架;同时建议消费者要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跟风,提高辨别能力,购买专业、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拒绝“食品级”“可食用”化妆品。
严厉打击危害儿童健康的违法行为,保障儿童日用品安全,才能让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食品级”儿童化妆品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