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到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两字之增,意味着从文明高地到文明高峰的跨越,而两字之增的背后,则是所有成都人十余年来在现代文明理念下的身体力行乃至“洗经伐髓”。
十余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文明城市”称号绝非无关发展大局的书面荣誉。抓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其实就是抓发展环境改善,就是抓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抓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当文明的底色与发展的成色交相辉映,每个人才能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的理念看似很大,但文明的行为往往细碎而日常,小到一声敬语,一节狗链,一次克制。小中见大是朴素的方法论,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每个市民都是城市的一个细胞,有怎样的文明意识,便有怎样的日常行为选择,便构成怎样的城市生活场景。你进一步,你身处的社会便进一步,你美好,城市自然美好。
人不学,不知义。德不孤,必有邻。为此,红星评论特开《“文明典范”自由谈》栏目,说日常,道家常,为广大市民立一面镜子,以供正衣冠,美仪容。让文明落脚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典范级”的文明,来匹配我们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
说英雄,谁是城市平凡英雄?道文明,现代城市文明什么样?近日发生在成都三环路边的惊心一幕,告诉你答案。
6月18日8时49分,成都三环路金牛立交至交大立交内侧主道绿化带上,一辆白色货车撞击到路边监控电线杆,一时间,车辆起火,司机被困。危急时刻,一群“成都男人”挺身而出,他们用灭火器、用湿毛巾、用扳手,用能想到的所有手段灭火救人,没有预演,没有组织,一切“摔杯为号”。最后,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一群“素人”成功将受伤司机从车里救了出来,全程仅仅3分35秒……
不是没有危险,在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火势迅速窜开,浓烟越来越大,专业人员还未进场,一切迹象表明,这是一场危险系数相当高的救援。
也不是没有后怕,一位事后接受采访的无名英雄坦陈,“离开时才觉得心跳得厉害”,出手仅是出于本能,出于内心深处的善。
无法不动容。尤其刚刚经历了一场“他人的危急关头,我能否挺身而出”的灵魂拷问,这样的城市一幕,不仅感动人,更且振奋人,这就是都市的魅力,这就是文明的力量。别因为世间有丑恶就对现实失去信心,事实上,人世间最美好的,每天都在与你擦肩而过;也别动辄对人失望,每一个精神明亮的人,都在提升城市的亮度,而平凡人的微光,聚集起来就能照亮黑暗。
还记得几年前发生在成都红星路隧道的“震撼两分钟”吗?当时甘肃一名危重病人乘坐的救护车驶入排满车辆的红星路下穿隧道,呼啸而行陡然变成“寸步”以过。然而,就在120司机的满头大汗中,奇迹发生了。只见前方车辆自发往两侧挪动,硬是在“寸步”之间挪出一条“生命通道”。如这次一样,这一善举也获得最广泛的注视,市民纷纷点赞,媒体纷纷报道,一时间,一座城市的友善被打上公屏。
两次救援,主角都是最普通的成都市民,行动都是自发而为,都折射一座城市对生命的敬重,对生活的呵护。一场接着一场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沉浸式体验中,那些守望相助,那些相濡以沫,那些血浓于水,无声流淌进城市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让城市的所有坚硬,都陡然温柔起来。
很多人爱成都,他们认为成都的城市魅力极有特点,更多体现在城市的气质上。这种气质,是三千年独特城市文化基因的伏脉千里,是五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浸润涵养,是新时代新理念指引下,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通过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等手段形成的一种文明氛围,一种文明风气,一种独有的精气神韵。对此,可以回看救火视频中一个小细节:事故发生现场,有人报警,有人施救,但忙乱不失序,依然红灯停、绿灯走,并未造成交通严重拥堵。这个场景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法为边界”的底线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型社会关系……现代城市精神层面的共鸣点、共情处,都可体会。
从“红星路下穿”到“三环路立交”,几年过去,成都的经济基础更强大,基础设施更齐全,生态环境更优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也进阶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什么变了?从“震撼两分钟”到“勇敢三分钟”,什么没变?“创城”与“育人”,从来都是互为动力,相得益彰。翻看近段时间被广泛报道的“成都好人”:取餐时救下一氧化碳中毒母女的聋哑外卖小哥唐箐,桥头合力救下坠河老人的饶姓父子,地铁车厢里默默托住老奶奶沉甸甸背篓的民警陈焯……一个个善举“接力”,为“善治”演绎出崭新内涵,为文明增添了时代温度,为城市标注了精神坐标,托起了城市的文明模样、幸福模样。
幸福的城市什么样?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但是,这个城市,一定是人与人能够携手抵御风险的城市。当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自然的、消费的、社会的、心理的风险,总是在猝不及防中对常态造成冲击,风险,已经成为衡量文明发展尺度的新视角。技术的一切或许都是浮云,而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美好的守望相助,以及城市治理对这一“基层财富”的不断壮大和完善,始终是城市文明的底色,增强着社会的韧性,生活的韧性。当城市的文明底色与发展成色交相辉映,每个人才能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你站在你城市的土地,你的样子,就是城市的样子。你美好,城市就美好,你有梦想,城市就有未来。(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