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庆裕
近日,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代人体检”中介机构在互联网上招揽有体检需求的客户,通过“枪手”代替客户完成体检,业务涵盖入职体检、健康证体检、事业编或者公务员体检等,并声称“只要交钱,保证一路绿灯”。
入职体检、健康体检是国家为了保障公共健康卫生和社会公共利益,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设置的必要门槛,也是企业掌握员工身体状况进行人岗匹配的重要手段。当代检机构打通医院、体检机构,为客户提供定制式体检报告,让体检成为任人揉捏的“泥人”,无疑会侵蚀体检制度的权威性、公正性,扰乱就业公平、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正常秩序。
体检代检近年来之所以大行其道、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既与招聘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设置不合理的体检项目有关;也与体检过程中“监考”不严、管理过松,体检报告照片栏形同虚设有关,这些都给了违法“代检”平台的可乘之机。
斩断体检代检黑产链条,捍卫公共健康卫生,需要激活相关法规,让制度长出“牙齿”、更有刚性。有需求就有市场,阻断“代检”黑产,首先要加大就业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入职体检要求,让就业歧视无处遁形。其次,要堵上体检环节漏洞,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加强体检者身份核验,让代检者在第一关就被“拦截”;要强化医院、体检机构主体责任,对体检身份查验环节走过场、不认真的医疗机构予以行政处罚,对勾结中介机构违规出具体检报告的责令停业整改、吊销营业执照。最后,要加强“代检”行为责任追究,对找人代检者一经发现取消录用资格并设置一定的从业禁止期限;对有组织开展代检行为的人员,在卫生执法部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的同时,通过参照替考入刑的方式解决代检入刑的制度性难题,让相关人员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和法律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