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千年荔乡 荔久弥新”2022黄埔千年荔枝文化节在玉岩书院举行。据悉,黄埔荔枝种植的历史超过千年,岭南荔枝“三杰”中的笔岗糯米糍、萝岗桂味都产自这里。目前,黄埔区荔枝种植面积超2万亩,其中百年以上古荔枝树超1万亩,区内现存多片300年以上的荔枝林,是广东省最大的古荔枝群落聚集地之一。今年黄埔区荔枝预计产量约3000吨。
今年黄埔千年荔枝节活动以“黄埔荔枝有段古”荔枝宣传视频、推出黄埔百年荔枝手绘地图和VR地图等多维互动方式,立体呈现黄埔荔枝的古往今来。现场还设立黄埔荔枝科普长廊展示区、黄埔农产品展示区、非遗手艺show荔韵展示区,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旨在打响黄埔荔枝品牌,助力黄埔乡村振兴。
“传承+创新”,黄埔荔枝历久弥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自古以来,荔枝就是受人们追捧的美食,也是文人墨客乐于吟咏的题材。
“这双肩红肉厚核小,我决定把‘最受欢迎荔枝品种’投给它。”市民赵阿姨在活动现场说。据了解,今年黄埔千年荔枝文化节开展了“美‘荔’斗艳”活动,现场群众品尝不同品种的荔枝,并根据个人感受选出“最甜、最美、最受欢迎”的荔枝品种。新龙帝进奉、笔村糯米糍、萝岗桂味被现场群众选为最美荔枝、最甜荔枝、最受欢迎荔枝。
传承与创新并举,这是黄埔荔枝历久弥新的秘密。在传承荔枝文化方面,黄埔区更是新意频出。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活动现场,一首童谣后,以荔枝为主题创作的《甜夏》MV首发。该MV以乡愁为主题,讲述黄埔萝岗荔枝的故事,成长的印记随一车荔枝满载一路。
黄埔区还首次推出“百年荔枝”VR地图,运用数字科技VR技术全方位呈现黄埔千年荔枝和百年荔枝林的实景风貌及各主要荔枝品种分布游览路线,实现“定时定位、一键导航”。通过VR地图,人们可以沉浸式地游黄埔百年荔景、品黄埔千年荔枝韵。
黄埔千年荔枝文化节现场,群众品尝不同品种的荔枝
“联农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唱主角
今年黄埔荔枝文化节首次由农民挑主担,主办方是广东顺天道智慧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下称农民合作社),体现了黄埔区乡村振兴工作“联农带农”的新成效。
农民合作社创始人钟国城是土生土长的萝岗人,父辈、祖辈都是果农。“老一辈在荔枝树上艰难摘果的身影印在我心里。”钟国城说,“我们那片古荔枝树有三层楼高,经常会有村民因摘荔枝从树上不慎滑落。而且销路没打通,虽然荔枝质量不错,但价格远低于其他区。”
萝岗本地年轻人成立的农民合作社,通过社交媒体让更多人了解到千年荔乡的历史。同时合作社与快递速运公司签订极速冷链合同,保证全国48小时内直达到手。在黄埔区农村农业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古荔枝树连片管理养护面积约200亩。给予果农精准的技术培训,统一用肥用药。农民合作社还引进了先进农机,改善古树荔枝“高危”的采摘难题。
守护千年古荔,促进荔枝产业发展
黄埔区超过百年历史的荔枝名木众多,最出名的莫过于种植于玉岩书院内一棵已有1021年树龄的千年古荔。这棵古荔一树三枝,高10米以上。据萝岗老人们口耳相传,千年古荔是一棵“山枝”(即山上自然生长的荔枝),明代的时候已高达数丈粗,需两人合抱。明嘉靖十六年冬,岭南大雪,满山树木大部分被冻死,这株古荔枝树也严重冻伤,枝丫渐腐。但在第三年,荔枝树的树茎底部开始在不同方向长出了三枝嫩芽,重新长成粗壮的荔枝树。
近年来,黄埔区把保护古树工作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采取系列措施,将古荔枝纳入古树名木管理,投入专项经费加强管理保护,落实古树保护工作,促进整个生态环境稳定和谐的发展。为促进荔枝产业发展,黄埔区出台《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办法》,积极开展农业公园建设,并通过联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广荔枝、搭建荔枝销售临时市场等方式打造城乡合作渠道和平台,实现农产品品牌深化提升、农业再增效、农民再增收。
(来源:黄埔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