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晨跑时突发心脏骤停,情况危急…这8个猝死征兆,每个人都要知道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2022-08-02 10:31

四川名医

打造四川最大的名医聚集地。

>

周日的早上,成都温江江安河绿道上,跑步的人络绎不绝。

突然,一名正在跑步的男子晕倒在地,情况危急,路过的人都为这名男子捏了一把汗……

男子晨跑时突然倒地昏迷

两名医生紧急接力施救

(图源:文明成都)

7月24日7点55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周利强路遇一名青年男子倒地昏迷、双侧瞳孔放大、意识完全丧失,事发地附近公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长安点康复医生郑刚正在对其进行施救,情况紧急。

“当时我和我的妻子在江安河边跑步,突然发现前面围有一大群人,走近后看见一名医生正在给病人做心肺复苏,我赶紧上前协助。”

随即,周利强医生果断配合郑刚医生一起救治病人。

(图源:文明成都)

两名医生轮番实施心肺复苏,直到120急救车赶来,周利强和救护人员一起将病人搬到救护车上,跟随救护车去了市五医院急救。

据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郎明健主任介绍,经抢救,目前该病人已恢复神志,正在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病房进一步治疗。

而周利强和郑刚两名医生的紧急接力施救,也为这名男子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倘若错过黄金救治4分钟,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失去抢救时机。”周利强医生说道。

为何晨跑猝死事件屡屡发生?

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2018年5月26日清晨,福建厦门,一年轻男子在晨跑时突然倒地不起,最后不幸身亡。(来源:海峡导报)

▫2020年11月4日清晨7时许,一名中年男性跑者倒卧于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带状公园附近的绿道,最终抢救失败去世。

据附近跑者根据卧倒跑者携带设备读数透露,其跑了10余公里。(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6月11日,深圳一男子在南山前海公园附近晨跑时突然昏厥倒地,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已无生命体征。(来源:深圳大件事)

那么,为什么晨跑时会经常发生意外?

据郎明健主任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年龄因素

男性过了40岁以后,本身可能存在冠心病的基础,当心脏跳动增快后,心脏氧耗需求增加,缺血表现明显加重,诱发心梗。

2

没做热身

很多人在晨跑的时候,没有做热身就直接开跑。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冷风一吹,血管一收缩,血管中斑块受到挤压之后,斑块组织暴露在血里面,堵塞心脏血管发生心梗。

另外,突然加大运动量,也会加大心脏的负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3

交感神经兴奋

早上起床时交感神经较为兴奋,而在运动中交感神经就会更加兴奋,致使心跳增快,血压增高,诱发心脏事件的发生。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在上午6~10点进行剧烈活动。

 跑步猝死并非突然发生

 猝死前往往会有征兆 

大家在跑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的反应,如果感觉身体不适,特别是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停下来:

▫ 失去空间判别能力,东南西北已经分不清楚;

▫头晕目眩,视野模糊,看不清东西;

▫产生幻觉;

▫严重的疼痛,难以坚持;

▫感到心慌,或者感到心脏扑通扑通跳,甚至感觉跳到喉咙口;

▫心前区突发明显不适,比如疼痛、压榨感等等;

▫出冷汗、冒虚汗;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当出现以上这些猝死征兆时,可以向周围跑友寻求帮助,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远离“运动猝死”

自己的最大心率,必须先了解

其实,运动过量更多时候只是诱因。据郎明健主任介绍:“运动猝死”分为几种情况,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或猝死)、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长QT间期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尤其是冠心病最多见。

这部分人平时可能完全正常,只在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才会显现各种问题。所以,运动一定要控制好强度,千万别超标,而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方法。

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一般身体活动允许的心率叫“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例如小康妹儿今年25岁,那么小康妹儿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5=195)”。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心率超过了最大值就会喘不过气或头晕,这些症状是在提示你“运动过度”了,需要休息而别硬撑着。

那么,只要心率低于“最大心率”,就一定安全吗?

也不是!

首先,我们把最大心率的50%-70%划为“中低等运动强度区间”,最大心率的70%-85%划为“剧烈运动强度区间”。

出于安全考虑,健康的普通人运动时尽量别超过“剧烈运动强度区间”,而那些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中低等运动强度区间”更合适。

高温天气下跑步,应尤其注意这4点

在高温天气下跑步,身体会出现以下变化:

●心脏功能和肌肉收缩会受到一定抑制;

●过度出汗可能会导致人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

●高温天气过度运动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粘滞度增高,血液高凝状态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跑步耐力下降。

针对以上症状,在夏季跑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首先要做心血管风险事件评估:

心血管风险事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二是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但主要发生的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

而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的评估主要有“六高”: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传统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外,年龄增高,往往男性在40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显著升高;高体重,特别是腹型肥胖;高烟草摄入,就是大量吸烟。

“像这样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而危险因素聚集的越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就越高”。郎明健主任说道。

另外,家里有猝死家族史的也要特别注意,警惕遗传性恶性心律失常。

而对于以上这些人群来讲,一定要关注自己平时的活动耐量,主张减少运动量,尤其不能做对抗性的、剧烈的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长跑,可以打打太极拳、适当慢走或者骑骑自行车,但不要骑得太快。

02

逐步适应,不要跑的太快

夏季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大,很多跑友还没有跑步就开始出汗,一旦跑起来心脏呼吸的压力都会比较大。因此,夏季应该放慢跑速,让身体逐步适应。

而运动适量就好,我们经常说吃饭不能暴饮暴食,运动也是一样的,运动在于坚持,而不在于运动的剧烈程度和大运动量。

03

补充水分应大于汗液!

建议在跑步前一次性饮水500~800毫升,跑前体内水越充分,脱水风险越低。跑步过程中可以少量多次的补充水分,跑步1小时内补充白水就好,跑步超过1小时需要补充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补充水分应大于汗液。

04

倾听身体的声音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倾听身体给你的反馈,高温情况下就更应该小心。如果本身觉得身体很疲劳,很疲倦,而且又在患病期间,这个时候更多的在于调节休息,而不是去运动。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在高温高寒高湿等极端天气下运动,一旦有人发生意外,请立即拨打120求救。

本文科普医生

(点击可查看大图)

编辑:Mkiki

部分内容来源: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服务号 

新闻内容来源:海峡导报、深圳大件事、南方都市报

图片来源:文明成都 123rf soogif 网络

◆直播预告◆

▲点击图片,预约直播

相关阅读

健康科普 看四川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