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明确无人机取证可作为直接证据,填补了国内无人机执法相关领域的空白。南海区全面启动“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化治理”模式,智慧城市管理初现雏形。该意见的落地,源自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国首个低空无人机遥感网城市基层治理试点——丹灶样板的成功。
这一切,与中科云图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潘屹峰息息相关。这位80后创业者自2009年开始研究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技术和无人机应用,每一次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应用落地,他都感到热血澎湃。而作为一名“攀登者”,不断冲刺新的山峰才是潘屹峰的人生常态。
从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到地理信息领域的前沿研究者,再到执掌低空无人机遥感网高科技企业的企业家,潘屹峰用13年走出一条颇具挑战的向上登峰之路。但看着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遥感网技术在电力、水务、应急、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应用,潘屹峰越来越坚定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走对了。下一步,他的目标是带领中科云图成为全球领先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运营商,更高的山在云雾缭绕中,这次他是否能成功登顶呢?
空山不见人:8年谋跨界,先行勇闯行业无人区
回忆起从土木工程专业跨界到无人机遥感网技术,再到走出研发岗位创办中科云图这一段段走过的日子,潘屹峰的眼神中总会透出璀璨的光芒。
2005年从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潘屹峰曾在南方电网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下属企业广东省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历任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等岗位,研发出电网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智能航测系统、缺陷隐患分析软件、巡视数据三维管理系统、海底电缆检测三维可视化等一系列成果。在积累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他也渐渐发现了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难题。
“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搭建好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无法实时更新,因为地理信息数据多、变化快,南方地区多云多雨,使用卫星数据更新的成本高,更新频次和精度也达不到需求。”多年研究带来的敏锐嗅觉告诉潘屹峰,无人机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我从小是个计算机编程爱好者,爱折腾,很容易被新技术吸引并深入研究,当初只是想通过无人机快速更新GIS系统的地图数据,没想到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深。”2009年,潘屹峰便决定下手与这些难点“搏一搏”,转向专职从事地理信息及无人机研发工作,跨界到无人机遥感技术领域。这个决定成为了他从业生涯的转折点。
此后连续数年,潘屹峰埋头技术研发,首次提出基于小型多旋翼航测方案和多旋翼电力智能巡检方案,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潘屹峰负责研发的“GEDI电网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被中国电力规划协会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优秀”水平。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潘屹峰心里清楚,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4年,潘屹峰考入著名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经过3年系统学习MBA课程,潘屹峰对企业经营管理熟稔于心。事实上潘屹峰在大学时便尝试过创业,虽是牛刀初试,却在心底埋下了一颗创业火种。直到2017年夏天加入周成虎院士团队,作为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办中科云图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心底的火种终于被再次点燃。
眼前是潘屹峰从未攀登的高峰,山峦叠嶂,迷雾环绕。但作为一名坚定的“攀登者”,潘屹峰从不畏惧前路,更何况这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业内高手与他同行。
明月出天山:5年斩棘行,带领企业做强做深
公司成立之初,虽然只有4名员工,和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但从踏上创业之路的那一刻起,潘屹峰便瞄准了行业中“会当凌绝顶”的位置。他身兼产品研发、销售、技术服务等多职于一身,技术出身的他深知掌握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的必要性。回忆起团队从0到1开发产品的阶段,潘屹峰强调,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要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水平。
多年的电力行业从业经历,让潘屹峰坚信无人机将来注定大有作为,他决定从熟悉的电力巡线作业入手打开局面。传统的电力定期检查方式,不仅辛苦危险,且效率低。“基于对行业的洞察,中科云图推出全自动化巡检系统,业主单位员工操作APP就能放飞机器自动巡检,彻底解放人力。”在潘屹峰的带领下,团队聚焦于攻克无人机全自动驾驶技术这一首要任务,通过破解这一技术难题一举奠定中科云图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经过两年的沉淀,中科云图相继创新性地研发出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激光雷达传感器、“巡线宝”无人机电网巡视智能化解决方案、河长制管理专业解决方案等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在2019年推出“云巢”系列第一代无人机智能基站-智臻G600,提出国内首个变电站巡检解决方案,在市场上渐渐站稳了脚跟。迄今为止,中科云图在电力行业已服务超过30个省级电力公司,为超过260座变电站(换流站)提供智能巡检产品,在国内能源行业无人机自主巡检市场占有率达60%,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在水务行业,中科云图成功打造了服务于粤海水务、广西水利、广州水务、南宁水务、三明水务等多个省市区水务系统样板工程。
“云巢”第二代产品:智臻-G900无人机智能基站
在电力、水务巡检领域成就斐然,但潘屹峰并不想满足于此,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他发现无人机行业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做一家产品型公司也并非中科云图的最终目标,站在脚下的山巅,他看到了远处连绵群山。
于是,我们看到中科云图的一系列动作:2020年12月,中科云图发布无人机遥感网运营平台及解决方案,成为全国首家无人机遥感网运营商,实现了从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销售者,到无人机遥感网建设和运营服务布局者的商业模式新突破;2021年初,中科云图启动品牌升级,以地理空间智能(GEOAI)重新定义了公司的行业属性;2022年初,中科云图落地在佛山南海丹灶镇的智慧城市项目,用半年时间成功打造出“丹灶样板”,这也是全国首个低空无人机遥感网城市基层治理样板。丹灶样板的成功打造,促进了南海区关于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及发布,推动了无人机遥感网在南海区全面铺开建设。目前,无人机遥感网基层治理服务正在广东、海南、浙江、江西等省份的多个城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潘屹峰向南海区领导汇报丹灶试点成果
“无人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管理问题,比如说违章建筑、环境保护、交通堵塞等”,潘屹峰介绍道。试点研究成果显示,无人机参与城镇治理后,丹灶公务巡检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减少了70%以上的人工工作量。而且这一试点的成果推动了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指导意见的出台,这将重构南海区行政执法生态,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执法”的升级跃迁。
潘屹峰对赛道的敏锐头脑和对技术的不懈打磨也让中科云图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短短5年,中科云图成长为年产值过亿的种子独角兽创新企业。拥有57项软著权、27项实用专利、10项发明专利等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参与13套行业/团体标准制定,并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测绘科学技术奖进步奖特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重量级科技类奖项。2022年8月,参与了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举办的首届无人机组网比测活动,在总共三个科目的比测中,获得其中两个科目“一站多机无人机组网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能力”双料冠军。
如今迈步从头越:未来展新篇,研发至上迈向全球
在潘屹峰的眼中,无人机是一个飞行平台,挂载不同的摄像头或传感器就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而支撑无人机在不同场景下智能作业的是其背后的技术体系,它包括无人机智能基站(云巢系列)、地理空间智能技术(GeoAI),以及集成多功能传感器和机载AI边缘计算模块等,这些正是中科云图的强项。
“我们是做地理信息出身的,‘GEOAI算法’是我们核心优势,也是团队引以为傲的创新技术”,潘屹峰介绍,“其中包括把地理信息导航算法和无人机控制技术融合的算法,这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技术,应用到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高精度巡检,可以保证无人机在设备里穿梭,不受电磁干扰,不会撞上设备。还包括遥感数据的分析算法,如无人机带着光谱仪巡查河道、水库之后,我们的算法可以分析出水质有没有问题,而不是通过照片、视频进行视觉判断。”
在潘屹峰看来,过去5年是中国无人机市场风起云涌的阶段,随着无人机角色正式从消费市场里的“科技玩具”走向工业、政务等领域中的实用工具,大量资本、创业者的进入推动整个行业快速繁荣。但接下来,行业将进入从感性到理性的大浪淘沙阶段,“随着政策逐渐开放、5G通信技术以及低空定位导航技术的成熟,无人机会越来越智能化和自主化,行业也将形成更健康的发展格局,中科云图有信心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占据领先地位。”
潘屹峰的信心来自中科云图在技术和应用方面的领先优势,也来自团队持续创新的精神。自组建起,技术创新便是这家公司的底色,中科云图创始团队深耕地理信息领域,专业从事GEOAI研究;目前拥有260多名员工的中科云图,占总人数40%的研发队伍是公司内规模最大的团队,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把每年营收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当中。
为应对不同行业应用的需求,中科云图在智能基站产品上不断创新,并创下多个业界第一:2020年,推出全球首款电池热插拔智能基站“智臻-G900”;2022年,推出国内首款多机协同智能基站“智略-G503”、首款可同时适配多厂家多品牌机型的智能基站“智睿-S110”及“智通-多机协同巡检无人机航母”,此外还有简易式、背包式基站等,是业界拥有产品种类最多、功能最全、应用范围最广的无人机智能基站厂商。研发团队目前开发出100多种GEOAI算法,能够支持多种算法融合,满足不同行业场景化需求,一套无人机遥感网运营系统可同时为多个部门提供运营服务。
智睿-S110(业界首台)适配多厂家多品牌无人机智能基站
正如中科云图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周成虎院士在公司成立五周年会上总结的,过去五年是中科云图沉淀技术实力的阶段,接下来需要用数字经济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智能电网、智慧水利、智慧城市等建设的加快,无人机遥感网络技术将成为我国数字经济蓝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科云图也需要在新的高度上奋力拼搏,向着世界级的无人机遥感网运营商目标进发,为全球的动态监测提供中科云图的技术。而中科云图和潘屹峰,也将迎来崭新的攀登之旅。
红星新闻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李梓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