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中风,92岁老人“教科书式”自救上热搜!这6招能保平安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2022-09-19 10:31

四川名医

打造四川最大的名医聚集地。

>

近日

苏州一老人突发脑卒中(俗称“中风”)

他的“教科书式”自救

引来网友狂赞

相关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

9月15日,苏州娄葑派出所接到陈先生报警称:92岁独居的岳父突然身体不适,打电话求助又意外失联,由于路上堵车,陈先生无法马上赶到。

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房门是虚掩着的,一名老人瘫痪在躺椅上。很快,120急救人员赶来,大家合力将老人送医。经医生诊断,老人是突发中风,多亏及时送医。

能及时得到救治,老人的教科书式自救也很重要:老人在家里突然感觉到头晕,首先做的是把家里的门打开,然后再挣扎爬到躺椅上,并打电话求助。

对于老人的做法,网友们纷纷点赞:

时间就是生命

快速识别很重要

老人是幸运的,但是还有很多人被中风夺去了生命。2019年6月24日,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的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以及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显示:1990~2017年间,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一直是脑卒中!

脑梗发病的4.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在脑出血发生的6小时内接受急性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被挽救,并且治疗越早,患者的残疾风险也会越低。因此,早期、快速识别非常重要。

教大家一个“FAST”快速识别法:

F——Face:观察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微笑时口角有无歪斜。

中风患者会出现脸部肌肉不协调,不由自主的抽搐,有的人还会出现两边脸出汗不对等(一边多一边少)。

A——Arm:双臂平举,观察双臂是否能举到平举在同一高度,观察是否出现无力、垂落的情况。

中风患者一般四肢乏力、麻木,全身肌肉不协调,失去平衡感,容易摔倒。

S——Speech:试着说一句完整话、背一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观察能否按逻辑正确表达、有无口齿不清。

中风患者说话困难,声音听起来比较奇怪,逻辑混乱,吐字不清。

另外,中风患者还可能存在视力模糊,有时会看到重影,有时甚至出现失明的情况。

T——Time:如果出现以上任意一种症状,那就赶紧拨打急救电话120,快速前往就近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医。

中风高危人群

快做这项筛查

中风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律异常(房颤)、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酗酒、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如果一个人具有以上任意3个危险因素,那么他(她)就是中风的高危人群!

对于未发生中风,但具有3种及以上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选择脑颈血管超声筛查,初步了解自己的脑颈动脉的健康状况,可及时发现可能发生中风的风险。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血管狭窄、血管闭塞等。确定病变的部位与程度。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后,内、外科治疗随访。

记住“6个一”

让你远离中风!

重视中风的预防,可以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

规律坚持一项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但目前鲜少有人能达标。据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显示,我国成年人群参加有效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11.9%,且与其他年龄组相比,25~44岁和75岁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低。

因此建议每周至少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150分钟以上,每次运动达30分钟。如果实在没时间运动,每次10分钟、每天3次快走也可以。

35岁以上每年必须测一次血压

高血压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即使没有症状,35岁以上的人也应该一年至少测一次血压。

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好血压。

饮食一个原则“三减一加”

国人饮食往往习惯高油、高盐、高糖,而果蔬摄入不足,因此应做到“三减一加”,而类比于地中海饮食的“江南饮食”,恰恰有这样的效果,还有助于预防血管代谢性疾病。

江南饮食可以概括有6大特点:

1)提倡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

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

3)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

4)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

5)推荐适量坚果、奶类;

6)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一个腰围警戒线不能超

避免肥胖,男性腰围不能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不能大于85厘米。

床头备上一杯水

平时可以在床头放一杯水,在睡前半小时和晨起时喝几口。

早晨是人体生理性血压升高的时刻,血小板活性增加,易形成血栓。喝一杯温开水,能帮助稀释血液。晚上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饮用适量的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防治缺血性中风。

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预防中风,一定要针对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管控,比如,血压高的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血脂高的遵医嘱服用降脂药等。

部分内容来源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往期稿件《近期已发生多起!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脑中风?》、健康时报、健康中国

文/编辑:wendy

责编:巫山

监制:黄利琴

审核:蓝岚

图:摄图网、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