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李宇欣
全文共3154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最近两年,教师行业一直热度不减,吸引来众多求职者。人们青睐教师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教师行业非常稳定”,以及待遇、寒暑假等利好。但是,如果认为当上教师就是端上“铁饭碗”,就可以“躺平”,那可能就想错了。从上个月到这个月,宁波和北京相继官宣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其中宁波在退出渠道的种类和适用、退出的权限和程序、退出待遇、争议的处理等方面对教师退出机制作了明确的规定。总的来说,比起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教师退出机制让教师“退出”的标准具体化,也更加严格。有业内人士表示,浙江向来是教育行业政策风向标,再加上北京毕竟是首都,因此,这或许意味着接下来在教师退出机制的探索上,会有更多城市跟上。本月初,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发布《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明确将教师退出机制提上日程。
《强师计划》提到,将继续严把教师入口关,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任教,并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同时,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依法依规依程序撤销教师资格、清理退出教师队伍。《强师计划》还明确把包括退出机制在内的教师资格制度任务分派到北京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北京出台政策一个月前,浙江宁波也专门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征求意见。11月11日,宁波市教育局发布《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退出渠道的种类和适用、退出的权限和程序、退出待遇、争议的处理等方面对教师退出机制作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规定,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其中,待岗是指暂停教学工作,由学校安排进修培训、跟岗学习;转岗是指从教学岗位转至非教学工作岗位,包括教师本人申请转岗和学校安排转岗;离岗退养是指退出工作岗位但仍与学校保留人事聘用关系。可予以待岗的,比如经考核认定不适合教学工作的;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等情况。如出现待岗培训后经考核认定仍不适合教学工作等情况,则予以转岗。而若教师学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待岗、转岗,或连续两年学年度考核不合格;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等情形,学校可予以解聘。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宁波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随着北京政策的跟进,教师退出机制之风或将刮到更多城市。如果追溯时间线,实际上,在打破教师“铁饭碗”这件事上,十年前就有相关政策。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两度提到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在师德方面,提出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在制度上,提出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同年,上海、北京相继宣布试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即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文件提到,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对象为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除了公办学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将依法举办的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纳入定期注册范围。随后,试点范围在全国陆续扩大,2014年,四川与吉林、江苏、福建、陕西成为试点省份之一。据四川省教育厅官网消息,从2015年起,成都全面实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对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审核。定期注册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都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图解显示,定期注册流程包括“个人申报”“学校受理”“县级注册机构初审”“市级注册机构复核”“省级注册机构终审”五个阶段。那么,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和教师退出机制又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打破了教师终身制,打破了“铁饭碗”,教师退出机制让教师“退出”的标准具体化,也更加严格。就以宁波的做法为例,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就能予以解聘,不用等到五年定期注册再“清除”。首先,对于打破教师“铁饭碗”,基本上都是积极支持的态度。成都某中学秦老师认为,教师和律师等职业一样,老师难免不出现职业倦怠,这就需要用教师资格准入制来激发教师的进取心,促进教师自我提升,而部分地区拟推出的教师退出机制,更进一步将不适合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员从队伍里剔除,“但要注意,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不得不考虑,怎么考核?由谁考核?相应配套的考核体系也要公平、科学,慎之又慎,不能让我们一线老师们又累又寒心。”其次,在具体谁来进行考核、考核的指标问题上,也要警惕“唯分数”“唯论文”等急功近利的风气,因为这既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又影响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与激发教师活力、促进教师职业化背道而驰。“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要回归育人本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公开表示,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和评价,实行三个基本制度:年薪制、终身教职制度、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年薪制是指按教师职务确定年薪,年薪随教龄增长而提高(没有职称评审,中小学教师不评职称),对教师也有年度考核,但考核结果通常不影响年薪,只会一定程度影响来年年薪的提高。在年薪制基础上,实行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即教师在入职前几年会面临严格的考核、评价,而通过考核“确认”胜任教职后,会获得终身教职,考核周期拉长,而且考核将不影响到续聘。熊丙奇进一步谈到,年薪制与终身教职制度,被认为是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避免教育与学术被其他非教育、非学术因素干扰的重要制度,教师不会受过多过频的考核干扰,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而年薪制和终身教职制度,也存在“养懒汉”的质疑,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由专业同行以教育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育贡献。实践表明,这对于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并以这一荣誉感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具有促进作用。但熊丙奇发现,我国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则和对学生一样,强调考核与竞争,包括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定期注册制度,把考核、评价直接与薪酬、续聘挂钩。然而,从现实看,严考核并没有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反而一定程度加剧职业倦怠感,增加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教师把很多精力用于应对考核、应对行政指标之中,影响到对教育教学的投入。此外,四川某区县小学张老师还结合实际谈到,比起沿海大城市名校硕博士竞争中小学教师的火热局面,边远地区学校却面临招不到、留不住老师的困境,而且男性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你说北大的博士和我们一个师专毕业的老师,怎么比,怎么考核?因此,如何既讲究公平,又兼顾各地实际情况,值得思考和细化。”2022成都儿童团升学公益服务季已经启动!
看不懂升学政策?找我们!
在几所学校里纠结?找我们!
赶快加群,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