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生活失去信心到有希望看着孩子成家立业、享受天伦之乐,这是年仅46岁的张强“生命长度”的巨大延伸与希望。
而这正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医护团队所带来的。
作为全省发病率高达16.5%的慢性肾病,具有早期完全无症状、隐匿性极强且不可逆的特点,病患能否接受及时科学的治疗,对于病患的治疗、生存率、长期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01 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服务 各阶段患者“不错过” 40岁的英子,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的一切,都已经无比熟悉。从今年七月,她确诊尿毒症晚期后,透析,成了她每周一三五必须重复的事。 坐上专门的透析仪器,血液从体内引流出来,通过血液净化滤器,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及毒素清除后,再把净化的血液回输体内。 ”我真的做梦都想不到!我就是因为恶心想吐、心累去看病,结果居然查出尿毒症晚期!” 像英子这样出现症状后检查就诊断为“尿毒症”的患者不在少数。 慢性肾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已高达10.8%,而四川已经高达16.5%。更可怕的是,肾脏疾病极具隐匿性,早期症状只有蛋白尿,不做专门的检查根本发现不了。当人体出现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疲倦时,可能已经进入慢性肾脏病晚期。 肾脏病一旦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几乎是不可逆转,即使积极治疗也只能延缓疾病发展速度。因为这样一些特征,很多肾病患者可能会错过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出现本可以在疾病早期阻断疾病发展,却因为贻误治疗时机而使疾病不可逆转的进入尿毒症阶段。 “在我们科室,二十多岁的,甚至十几岁的透析患者都有。我们由衷的希望大家重视体检,重视肾脏疾病,争取在早期就发现并且及时治疗。”市二医院肾病内科主任王丰平告诉小康妹儿。 为了提高肾脏疾病早诊早治率,让患者不再像英子那样痛苦,2021年,科室建立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中心,对各个阶段的肾脏病病人进行管理。 一旦患者被确诊患有慢性肾脏病,科室就把他纳入慢病管理系统,由专职的医生和护士统一管理,定期提醒患者就诊、变更治疗方案,提醒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让每一位患者从早期开始被纳入治疗体系,让这个无法逆转的疾病及时刹车。”王丰平主任说。 除了立足本院,科室还放眼区域内各个科联体合作医院,每年科室医生都会定期到帮扶医院做义诊做筛查,工作之余还会写公众号文章、剪短视频科普。 “我们不希望患者的后半生,都必须依靠透析机活着。”王丰平主任如是说。 02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一体化诊治管理 延长患者“生命线” 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透析相关设备耗材的改进,目前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 “单纯依靠透析,尿毒症患者也可以存活很长时间。我们必须为他们考虑得更长远一点。”王丰平主任说。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治疗手段。要保证透析治疗顺利有效进行,需要将人体血液以较高的血流量引流到透析机器上透析,人体的普通血管无法达到。此时,需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 “没有血管通路就无法透析,因此血管通路也被叫做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王丰平主任表示,“为了构建和维护这条生命线,尽量延长每一条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 可现实摆在那里——人体适合构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血管就那么几根,人体血管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血管资源耗竭,不能建立血管通路,不能进行透析,即使尿毒症患者其他器官功能都很好,也是不能存活下去的。所以合理规划肾病患者的“生命线”至关重要。 46岁的张强(化名)最初找到市二医院肾病内科时已经是一位尿毒症患者,脖子右侧安插着中心静脉导管。曾经的医生告诉他,这根管大约能用5-8年,之后再换到左边,可以再用5-8年,如果情况还可以重复更换一次,大概依靠导管可以透析10-20年。也就是说,张强60岁左右,就会面临没有血管通路可供透析、面临死亡风险。 “我才60岁啊!还想看着孩子长大,我不想生命就终结于此。”张强担忧道。 几经辗转他找到了市二医院肾病内科,希望可以重新为他规划血管通路。 经过周身血管评估,王丰平和科室团队一致认为,张强的血管通路规划有更优解。 此时,市二医院肾病内科已经拥有一系列血管通路构建与维护的方法,自体血管移植和人工血内瘘构建技术更是走在全省前列。实力给予科室信心,让医护团队拥有更多血管通路规划的选择。 不再犹豫、不再拖延,他们取掉了张强脖子上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全新的规划: 第一步:在张强前臂安置人工血管,这根血管通路可以维持8-10年。 第二步:前臂人工血管失功后,还可分别在左右两边上臂再次构建人工血管内瘘,两边总共可以维持16-20年。 第三步:在双侧上臂人工血管失功后,还可以在分别右侧、左侧安置中心静脉导管,这样通路还可维持10-20年以上。 如此规划,张强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得到极大延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张强维持透析的机会,也保留了张强存活下去的机会,几乎达到与健康的普通人持平。曾经“绝处求生”的张强,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 像张强这样的肾病患者很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一体化诊治管理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血管通路相关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平时维护管理,合理规划设计血管通路,尽可能地延长每一条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生命。 “探科”分界线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作为医院的特色科室,一直以来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手术、重症肾病综合治疗和慢性肾病管理三大方面为成都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今天小康妹儿就带着大家来盘点肾病内科的“硬核技术”。 (市二医院龙潭院区血透室) 肾病内科成立于1984年,是成都市最早建立肾脏专科和血透中心的单位之一,是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科室目前拥有庆云、龙潭两个病区,科室总共住院床位114余张,血液透析机102台,CRRT机(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机)5台。 科室收治各种急慢性肾脏病,设有慢性肾衰及并发症、免疫性肾病、代谢性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管通路、重症肾脏、慢病管理与移动医疗等八个亚专业组。 硬核技术 1.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构建与维护 庆云院区血透室,已开展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床旁血液透析、双膜或单膜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多种血液净化治疗。龙潭院区拥有65台德国原装进口最新型号血液透析机,透析精度高。 为了能够搭建更完善的血管通路,尽可能延长患者寿命,科室能够成熟开展股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自体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人工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术、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成形术、DSA引导下球囊扩张成形术等一系列血管通路构建与维护技术,能够处理肿胀手、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等疑难重症。 2.重症肾病综合治疗 随着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行,以及科联体单位合作的逐渐深入,肾病内科收治的急危重症肾病的数量,越来越来多,面对激增的需求量,科室选择“化压力为动力”,成立重症肾脏亚专业组,将急危重症肾病治疗打造成科室特色。 重症肾脏亚专业组,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多种特殊类型的血液净化治疗,救治了众多危急重症疾病患者,挽救了成都及周边地区众多危急重症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命。 “探科”有话说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全院所有科室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专(学)科全覆盖。目前已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级医学重点(学)专科9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33个,实现学科集群化发展。 肾病内科现有专科医师33人,护理67人。医生团队中,高级职称10名,中级职称13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5名,博士硕士人员占医生队伍比例为88%。 要选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可关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服务号”或者在微信搜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 四川名医编辑:郑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