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请ChatGPT写了近三年的高考作文,结果“翻车”了!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3-02-17 20:09
记者丨沙西雪儿
全文共246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上线两个月活跃用户破亿#
#会取代人类一部分职业#![]()
在官网的聊天页面中,ChatGPT的“自我简介”十分坦诚:能够记住与用户早些时候的对话,可以根据用户的提示更正回答方向,但偶尔也会出错,数据库的实时性有一定局限……![]()
![]()
![]()
![]()
![]()
![]()
![]()
![]()
![]()
![]()
![]()
随后,我们请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钟群以及成华区学科带头人、列五中学备课组长,高级教师曹兴权分别对ChatGPT完成的两篇文章进行了点评。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起来还很不错,先进行溯源,继而点明实质,再辨析利弊,条分缕析,逻辑是非常清晰的。无论是溯源时断言“可为与有为是一种哲学观念,源于中国古代儒家哲学”,还是分析利弊时言及“过分的主动性和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安于现状和缺乏动力”的弊端,显现出思维的深刻和辩证。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文章存在严重的思维谬误,即对“有为”的概念界定出现错误。ChatGPT认为“有为”是一种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对此关键概念的理解偏误导致整篇文章的逻辑架构彻底坍塌,但不排除是题目不完整导致。除此之外,一般倡导考生在考场作文中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尤其是善用事例论证来增强论证说服力,而本文全篇均为道理论证,虽然语言简洁,但论证的力度是很欠缺的。综合来看,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对比辨析,完成度较好。但主要存在三点问题:其一,字数不足。如果按照阅卷标准,每少50字扣一分。其二,关键词理解有误。ChatGPT虽然指出“可为”与“有为”源于儒家哲学,但错把“有为”理解成了“无为”,这是很致命的一点错误。其三,缺乏例证。简单来说,全篇只是在“讲道理”,没有论据。但在高考阅卷时,老师给分会相对宽容,所以我给出了这个分数。
这篇就更差强人意了。首先还是字数不足问题,有些老师会打得很低,我可能会给36左右,或者再低2分,因为那基本上不算作文,可以说只是列了几条建议的提纲。
总体上讲还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采用书信的应用文形式(虽然落款格式有误),内容紧紧围绕审视自我、规划自我而提出建议,“首先”“其次”“此外”“最后”等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每一条建议也比较恰切。但全文仅600余字,字数严重不达标使本文必然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内容不够丰富,所有建议均是干瘪的列举,罔论高三学长对于高一新生分享感悟和建议时宜有的亲切和真诚。
就这两篇文章来说,ChatGPT目前的写作水平可以是算高三毕业生的良好水平,在思维条理方面是很清晰的,但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对汉语、中国文化背后深层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无论是第一篇的“有为”,还是这一篇的“画像”,它都无法准确地理解并延伸,这就导致它在面对创作类的题目时,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浮于表面,文采欠缺。
![]()
至于家长们的担忧,在看完这几篇文章后,两位老师均表示,如果学生借用AI写作文,应该还是容易看出来的。“对于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学生用AI也许可以应付,但对于灵活创作类的,结果显而易见。”曹兴权说。AI可能更适用于程式化写作,表层条理清晰,语言表述简洁,但对于文学性要求较高、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体类完成度就不会太好,至于诗词多半只能画虎画皮难画骨。另外,AI作文的逻辑清晰极有可能只是表象,内部则可能出现一些偏谬。就所见到的这几篇AI作文而言,远远达不到学生优秀作文的水平,在作品的文采、情感、思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与它的聊天互动还不够充分,但无疑ChatGPT在适用于中文环境这方面还有更多需要优化的地方。钟群表示,如果多看几篇AI作文,会发现它们的风格很相似,某些方面优秀得有点标准,透着一股冷冰冰的刻板味,而学生的作文就算有问题,也是个性不一、有呼吸、有脉动的问题。“在我看来,个性、情感和创造大概就是学生作文也是人类文学创作的优势。所以同学们,作文还是只能你们自己写,AI帮不上。”那么,AI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有什么影响呢?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真的有可能代替教师吗?在曹兴权看来,AI的发展确实令人惊叹。“像这次的ChatGPT,与之前的‘深蓝’、‘AlphaGo’相比,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般的飞跃进步。但是它也无法完全代替老师,举个简单的例子,是网课效果好还是线下教学效果好?答案不言而喻。人与人之间心灵感情的碰撞,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是机器永远不可取代的。”如果过度地依赖AI,毫无疑问,会使人变得懒惰甚至退化。但AI对教育也并非“洪水猛兽”。曹兴权表示,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学习知识的原理,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效率。钟群也表示,教育人不必因此感到恐慌,实际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挑战早已开始,而且会越来越大,以后有很多工作可以由AI来完成,教育同样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也推动着教育必须进行变革,现在的教育不再只是传授人类知识的精华,更重要是教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认知工具和学习策略。“而且,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事物发展的变量,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丰富的宝藏,不可能被人机交流所替代,至少目前看不到任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