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最早的露营

成都big榜 2023-03-08 14:11

成都big榜

城市是水我负责寻找气泡糖和酒精

>

爱生活的人,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一些特性。

——今天的编辑土豆儿

前几天,四川资阳一学校组织野炊活动的视频火爆全网。学生们背锅带菜,生火做饭,一秒把我们拉回了小时候。“30年前我就是这样背的东西。”“20年前我也这样烧火。”身边40岁+、30岁+的朋友同时发出感叹!

视频截图/@四川安岳妹子 

虽然过去了几十年,野炊的记忆虽然模糊,但是一旦有人的抛出一个细节,那种简单的、激动的、快乐的瞬间马上就被激活了。

野炊和春游还不一样,春游只是带点干粮背点水果,野炊是要带各种锅碗瓢盆,天地当厨房,阵仗大,乐趣多,不可预见性更强,回味起来也更津津有味,重点是更刺激。

摄于1998年 图/@康康  

1. 

春天最早吹出来的是野炊的消息,某天课间一些“传言”开始在班里的“牙尖”女生中流动:“五年级上周刚去了河坝春游”,“二年级好像要去街心公园。”......

后来越传越厉害,全年级都知道了,从一个个模糊的词里“山上”“公园”“河边”就能基本判定是要带干粮的春游,还是要带锅带菜的野炊。

2.

当老师宣布完野炊,全班哄堂,那种兴奋会持续至少一周,要去野炊前一晚,甚至前几晚都会兴奋到睡不着觉。

摄于1998年 图/@康康 

3. 

野炊的第一步,是分组,一般一个组4-6人,要么以教室中的横排为组,要么耍得好的抱团一组。

往往班里比较调皮的男生这时就会没人要,如果有幸和喜欢的女生分在一组,那背锅、搭灶、生火就是挣表现的时候,如果实在没人要往往最后自己组成一个组。

4. 

这些男生也是每年野炊中最闪耀(好笑)的记忆。

对不讨喜的男生来说,在成绩上无法引人注目,野炊就是为数不多展示魅力的时刻。能承担背锅的重任,还能迅速搭一个灶、生个火,当场就会变成男神。

但是机会和风险并存,往往就是前半个小时挣的脸,会用后一个小时丢完。

摄于1998年 图/@康康 

5.

分完组就要,开始分工了,谁带米、谁带肉、谁带菜。

男生大部分都是带锅的。@吹风 记得回家说要带锅时, 妈妈说“家里就只有一口锅,你带走我们吃啥?”

锑锅要用来煮米饭,铁锅用来炒菜。带肉基本就是香肠腊肉,带菜就是土豆丝、番茄鸡蛋。

虽然都是简单的菜,好多都是头一天晚上跟爸妈现学的。

6. 

野炊一般是周五下午,从周一开始就在求佛祖保佑,千万别下雨。

当天天还没亮就醒了,空起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和六一儿童节早晨、运动会、歌咏比赛的早晨一模一样。

7. 

背上锅,带上菜老早就到学校集合了,往往带锅的男生一去就会被大家笑。凉山的@康康 记得,当时无比羡慕有背篼的同学,东西再多一背篼就装完了,不用提。

@刘媛回忆:有一年,有个同学竟然背了一罐液化气。这娃累得气喘吁吁,可是后来做饭环节展示出惊人的效率和便捷让人羡慕不已。

8. 

每个地方的小朋友野炊的地方都不一样,大城市长大80后几乎没有集体野外野炊的机会,就是我们这种或沿河、或靠山的小城才有广阔野炊的条件。

广元的@大毛 是去山里。凉山的@康康 是去山和山之间夹起来的干河坝上野炊。很难想象当时10来岁,二三年纪的他们就可以带着锅碗瓢盆,步行一个多小时去山里。

眉山的@飞哥、资中的@阿塔、宜宾的@阿美 就是去江河边。这些地方被称为坝,江边的河坝有成片的鹅卵石。

温州的@小陈 从小学到高中每年都是去朱自清散文《绿》中的梅雨潭水库野炊。

9. 

春天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伴着温润的春风,一点都不觉得锅重路远,身心轻盈愉悦。

到了野炊的地方,第一件事是挑选鹅卵石,一点点移动xuan搭成灶台。搭不好,在生火阶段和煮饭环节垮掉也是常事。

第二件事不是生火,是捡柴。凡是不大会干活儿的人,都会先自觉的去捡柴,捡捡捡的就忘了自己要干啥了,掏个鸟窝,搬个螃蟹去了。

图/@无尽夏

10. 

生火是野炊中非常考验人的一个环节,一开始会天真的运用自己为数不多的知识钻木取火或者石头打火。或者点报纸、点卫生纸,生火一般至少半小时起坎。

大家鼓起腮帮趴在石头上轮着吹气,脸秋得黢黑也不一定生得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人生起来了,就赶快去借火。

还有人往木材上面倒油,油都要倒完了还没点燃。

好不容易火生起来了,常常煮着煮着就歇火了。

摄于1998年 图/@康康 

11. 

当时洗菜、煮饭、做汤,都是用的河水。河水煮一切。

12. 

野炊的菜品很有限,最多的就是土豆丝和番茄鸡蛋,一个小组有四五份土豆丝,聪明点的会带方便面和香肠。

@飞哥 记得很清晰“我带的八宝粥的瓶瓶儿,用来煮火锅只放盐跟海椒面,菜是这儿要点那儿要点”。

@阿塔 说“有次我们组四个人有两个人的菜都是虾片,因为最简单,丢进锅里膨胀起来就好了。那天吃了好多虾片。”

@吹风 回忆“我当时装的土豆丝和藕片,现在看来就是一些快手菜,我20年前就会了。我们那一桌子都不得行,都不会,没得一口肉,主打一个素斋,幸好我妈给我砍了两节香肠,烤到最后,筷子都断了,香肠也不晓得熟了没有。”

图/@无尽夏

13. 

由于太兴奋太开心,也会忘记带东西。盐巴味精还可以借,有些东西忘了就没法。

比如有次野炊@阿塔 那一组准备包抄手:“我们走啊走啊,走到中午了终于走到下河滩,发现,只带了抄手皮没有带肉馅。于是石头剪刀布,输了的人回去拿肉,但是我们实在等得太饿了,就把皮皮煮成面块吃了,后来肉来了,又煮了一锅圆子汤。”

14. 

饭菜还没好,大家就开始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也不知道熟了没熟,但你争我抢吃得那叫一个香啊。

兴致来了,还要像《还珠格格》里一样,给每个菜取名字,介绍自己的菜品。

这个时候那些调皮的男生就会努力挣扎表演夹生饭才好吃,活跃气氛。班主任会坐在最好吃的那桌,不走。

图/@一包快乐的辣条

15. 

煮面煮饺子的一般都成一锅糊糊,吃素的一桌人会逐渐变少,吃火锅那桌会非常热闹,人越来越多。那个时候的火锅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就是盐巴味精海椒面,最多加点豆瓣,就是无比好吃。

没有盘子装菜,就用锅盖反过来装。没有筷子,就去撇两根树枝。

16. 

经常饭还没吃完,大家就开始各种野,有人去搬螃蟹,有人去找野菜,剩下一个人在岸上守着锅碗瓢盆。

17. 

有时候调皮捣蛋的男生费过头了,一个石头丢下去,大铁锅就是一个洞。还能带回家的锅都被qiu得来,厚厚一层黑锅巴,用河水简单洗一下,就背回家了。

更多时候是根本不想背回家,野炊回去的路上像打了败仗。去的时候还很有力气,背的背,扛的扛,提的提,回来就像泄了气的球,巴不得把锅甩了。

@阿塔说“我们家祖传的菜刀和锅铲就是这样被我搞丢的。这个菜刀是我爸爸下乡当知青的时候,在村子里最好的朋友给他亲手打的。后来这位朋友因为意外去世。”

18. 

虽然很多人回忆起野炊,很多细节都忘了,但是当时那种简单的快乐非常清晰。

@康康 记得“我爸把他凤凰相机给我带出去野炊。然后炊到一半看到我爸来了。不知道是关心我还是关心他的相机。所以最后照片都是我爸给我拍的 。”

摄于1998年 图/@康康 

@吹风 野炊完,第二次去河边的时候,非要带妈妈去看当时搭的灶,如果灶倒了还要再找两块鹅卵石复原。

@梦猪 记得“我同桌带了一包上好佳烤肉味的薯片,我以前从来没有吃过,他分了一片给我吃,天呐,我觉得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东北的@铁柱 说“我们是去地里掰苞米,直接丢火里烤,然后去洗澡,衣服被偷,光着上身被我爸接回家,穿过热闹的菜市场。”

19. 

最后,野炊那一周的周末,一定要让你写作文!作文的最后一句都是“于是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视频截图/@四川安岳妹子 

就是这样菜也洗不干净,米也淘不干净,锅也脏,碗也脏,脸也脏,手也脏,衣服裤子也脏的野炊,给了童年无与伦比的快乐。

还有啥我说漏的,留言区等你补充!

今日编辑 | 土豆儿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蓓蓓

花在发光

@derder的家长

借过一下

@Oosaki Nana

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