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在华西,康复在社区”,3月23日,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正式签约,这意味着新区市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作为医疗专业术语,“日间手术”意味着患者当日入院、当日进行手术,一般住院24小时内出院,是一种“短、平、快、省”的手术管理模式。其中,“日归手术”又在日间手术的基础上升华,使得原先24小时的住院时间再次缩短,患者能够当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
因此,相比普通手术,日间手术(包括日归手术)的优点在于,因手术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因此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约了人力,同时最大化利用医疗资源。
在此基础上,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还将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双向转诊模式,形成以华西天府医院为核心,新区人民医院为枢纽,公益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四位一体”医疗服务的整个链条,把日间手术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入院前及出院后,构建辐射天府新区的院外协作网。
1
手术在华西,康复在社区
华西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扩大
其实,“手术在华西,康复在社区”的理念,已在成都落地十余年。
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开始涉足日间手术。三年后,华西医院在全国率先与社区医院开展一体化合作——跟成都周边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日间手术一体化”项目,“手术在华西,康复在社区”理念因此诞生。
2018年,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了当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的“日归”手术模式。主刀医生只要负责手术和记录即可,医疗文书等其他事情都由病房医生来继续跟进处理,这种让主刀医生心无旁骛的工作模式,也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2021年10月,天府新区首家“华西牌”综合性公立医院——华西天府医院正式开院。四个月后,全国首家只做“日归”手术的日间服务中心在华西天府医院启用。
为加快构建以华西天府医院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医疗卫生供给体系,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此次华西天府医院与天府新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就是又一次对华西医院经验的有效“复制”。
其中,一体化合作成员单位包括:
籍田中心卫生院、太平中心卫生院、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兴卫生院、煎茶卫生院、新兴卫生院、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祥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签约仪式现场
目前,华西天府医院有包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疼痛科、眼科、乳腺外科、普外科、消化科在内的多个科室参与日间手术。
以华西天府医院乳腺外科为例,开科以来,目前已完成经彩超引导下乳腺包块微创旋切术(MMT)、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等“日归”手术1000余台,占全院日间总手术量的35%。
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后,适合做以上日间手术的患者,可从社区医院直接到华西天府医院做手术。同时,大部分不需要住院的日归手术患者,术后输液、换药、拆线等基本操作,也可交由社区医护人员处理。
“此次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就是延伸华西医院的经验”,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马洪升谈到,在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服务中心共有54张病床用于收治日归手术患者,目前病床已开设一半。“随着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启动,预计今年会把所有病床都投入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马洪升
2
培训在社区,实践在华西
天府新区“医院—社区”延续性医疗服务升级
有人可能会疑惑,社区医护人员能判断出哪些患者可以做“日间手术”吗?如果患者术后回家出现并发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又如何保证?
马洪升表示,这就涉及此次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签约后的重点之一——开展对合作成员单位医护人员的培训。
一方面,华西天府医院会把合作成员单位的医护人员召集到一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讲解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的准入门槛、换药拆线等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常见术后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办法。
另一方面,除了上课培训,还会让社区医护人员到华西天府医院的日间病房进行短期实践,实地了解日间手术流程和术后处理方法。
而且,做完日间手术,患者在转出手术室、出院前,都会接受相应的评估,达到条件后,方可转出。
转出后,也不意味着华西天府医院就完全“放手”了。
马洪升说,他们通常会在出院前把一些常规的术后护理知识传授给患者和患者家属,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如果患者术后转回社区,又出现突发情况,我们也会第一时间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启动应急预案。”
同时,华西天府医院还开通了24小时电话,有任何情况,患者都可以打电话咨询,随访护士也会根据每种不同的术式定期给患者和家属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并在30天的时候打电话进行满意度调查。
除了术前、术后管理层面的布局外,日间手术业务层面也有严格的准入机制。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团队
第一,日间手术的术式都经过专业评估与精心选择——每一个新术式必须先交由科室评估,然后再通过专家会讨论认可,才能进入日间服务中心。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疾病通过日间手术来解决。
第二,哪些能够做日间手术,哪些能够做日归手术,医院也会根据不同患者进行甄别。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进行日间手术。”马洪升表示,患者入院前需做麻醉评估,比如高龄、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较重慢性病或者严重哮喘的患者就不适合。住院期间,如果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或者改变术式,会被直接转入专科病房。
第三,做日间手术的医生也有准入门槛——首先必须做满一定台数,比如腹腔镜胆囊切除,医生必须要在大手术室完成150例以上,且没有任何医疗纠纷或者差错;其次要求医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筛查评估患者的能力。
3
超越华西办华西
开拓患者、医院、社区三赢新局面
相比建院130周年的华西医院,大部分人对“年轻的”华西天府医院知之甚少。
实际上,华西天府医院是华西医院按照“政府主导、品牌引领、资源共享、共建共赢”原则打造的综合性公立医院,由华西医院全面托管。两院实现所有医疗健康信息、检验检查数据在同一个平台上运行,检查结果互通,人力资源共享,病人诊疗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完全一致。
华西天府医院的临床医生全部由华西医院派驻,护士全部由华西医院规范化培训合格后留用。管理骨干也由华西医院派驻,比如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就由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康焰担任。
此次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也得到了华西医院日间手术探路者马洪升的全力支持。
“社区—医院一体化,是一个‘三赢’的过程。”马洪升称,只有建立一个共赢的机制,才能长期合作下去。
签约仪式现场
在医院的角度,患者做完手术当天就出院,意味着节约了人力物力。诸如普通的换药拆线等操作就不用到医院来完成,医院也能把资源更为集中的放在疑难重症患者的治疗上。
对患者来说,在社区就可以完成换药等操作,不仅省去了往返医院的折腾,还让患者的术后安全也能得到保障。毕竟,对日归手术患者而言,居家休养有利于术后恢复,社区医护人员的观察又增加了安全系数。
对社区而言,识别手术后并发症、学习如何进行紧急处理等技术培训,犹如授之以渔。培训后,社区医疗水平整体提高,在百姓心中的信誉度也随之提升。
除此以外,医院—社区一体化合作还有一大优势——提供延续性医疗服务,让患者看到应该看的医生。
未来,随着医院—社区一体化合作的建立,将形成以华西天府医院为核心,新区人民医院为枢纽,公益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四位一体”医疗服务的整个链条,日间手术的优质医疗护理也将服务延伸至患者入院前及出院后,构建辐射天府新区的院外协作网,形成基于日间手术的双向转诊模式。
红星新闻记者 李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