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终于升温了!
——今天的编辑土豆儿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说到吃日料内心其实有点细微的抗拒,脑子里会自动漂出生鱼片、寿司、和牛、怀石料理,这些让人觉得不好“伺候”食物,约等于生冷、高级、贵。
可能是因为一直带着“山猪吃不来细糠”味蕾,让我无论是去筑地市场还是被朋友带到东京塔下吃“东京芝”都觉得氛围很棒,但是味道为什么一点都记不得了。
今天要说的这家小店,也是奇了怪了,老板没有去过日本,没有遵从哪个大师,没有高级食材进口原料,也没什么顶级服务,人均50吃到撑,重点是整个店让人极其放松,用一个不恰当的形容,像是前缀叫家常香的苍蝇馆子日料。
说出来也是难以相信,这年头还有做餐饮的老板能有勇气把店开得那么偏僻。
到了金科双楠这个并不大红火的商圈,电梯上到五楼,整层楼看起不太像有餐厅的样子,除了一位穿瑞幸背心的大哥,一个人都没有,转了圈,只有一家家大门紧闭的音乐会所。
退回来,正巧碰到一个大叔在不紧不慢的修电梯,“日料哦,在那边厕所边上。”
顺着他指的方向,终于找到了这家店。
一跨进店里,蜡笔小新粗笨笨莽嘟嘟的声音马上让人转过头去。
曹大哥正在灶前忙碌,洋葱切得欻欻响,刚放进油里可乐饼呲呲呲,老板、服务员、厨师都是这位黑衣大哥。因为太忙也谈不上什么服务,正是这种自助让人觉得放松,随便找个位置坐下,点完菜就可以看动画片了。
好久没看《蜡笔小新》可真是让人开心啊,隔壁的情侣看到好笑处,男生会转头跟女生递个眼神。左边一位黑衣女生吃完饭,去电视机下扔垃圾,又站那看了5分钟,把一集看完再走。
除了曹大哥大家都很投入,像放学后甩下书包要吃饭前那会儿,心无旁骛。
直到饭好了,曹大哥一喊,放在吧台上,自己再一份份端下去,边看边吃。
没有什么招牌菜和主打,就按大家点单高的来点,于是我随意点了滑蛋肥牛饭、炸鸡、鹅肝寿司,还有两份甜点南瓜挞和铜锣烧。
桌上有酸梅汤自己倒,老板会送两份小菜,常规的海草和日式豆腐。
洋葱现切,肥牛从冰箱里取出来,还冒着冷气就和洋葱一起丢入平底锅里,两口锅同时进行,热闹得很。开放式的厨房,让各种佐料食材一览无余。
你要是想起身去灶边学两招,老板也毫不介意。
滑蛋肥牛饭,蛋液半凝固非凝固的状态摊在肥牛上,底下的米粒圆润饱满,吸收了汤汁。
由于吃这种的饭的经验不多,实打实的说是一碗带着平凡魅力的饭,肉蛋碳水在这一碗饭里,互相谦让又互相成就。
鹅肝寿司,馥郁肥美,一丁点腥味都没有,如果吃一整块会略微有点腻。
在大风天吃上一口热呼呼的炸鸡还是很有满足感,不是那种一口爆汁,口口酥脆的惊艳,就是寻常的炸鸡味,酱料和小菜搭配得恰到好处。
南瓜挞和铜锣烧,不算甜,曹大哥很实在“这些都是成品,不是我做的,我在外面买的。”
这一场吃下来,没有一道菜让人眼前一亮,但就觉得好轻松啊,你要是愿意和老板聊两句,他也会边做菜边热情的回答你,其它时候你看你的电视,他做他的饭。
和他闲聊才知道,曹大哥来自青岛,大学毕业后在电信公司和联通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喜欢餐饮就去了大连、青岛的日料店做学徒。一开始是抱着日后要开店的想法,所以在每家店呆的时间并不长。
他自嘲到“学了不少东西,所以现在是样样都会却样样不精。”
来成都竟然是因为在抖音刷到成都的视频(这可真的不是抖音广告),很随性了。
之前他来旅游时对成都的环境和生活都挺有好感,后来在青岛做日料厨师时,偶然在抖音刷到了关于成都的视频,又勾起了他的向往,就毅然决然的选择来到成都开始新的生活。
2018年一来就开了一个外卖店,很快就死得透透的。
后来在又在附近居民楼下正式开了一个日料店,可惜原店铺房租到期,加上是居民楼下的店铺对餐饮限制比较多,也没有厕所,客人只能去附近两百多米的公厕。所以又转移到这个不临街、楼层高、店旁边就是厕所的位置。
曹大哥说“客人方便我也方便。再加上五楼房租确实便宜,视野空气也好。在满是娱乐场所的商圈安于一隅,闹中取静。我挺满意。”
这家店也就开了2年多,因为位置偏来的大多都是老客人,有些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朋友。
有94年爱吃照烧鸡肉饭的客人说“有我奶奶做饭的味道。” 还有位小女生,能干下两碗肥牛饭,也有一对70岁的老夫妇会专门来吃鳗鱼饭。
“这些朋友可能认为我不是坏人,顺其自然就聊起来,也不用应付。” 曹大哥一本正经聊起天来有一种朴素和实诚。
说到为什么要放《蜡笔小新》,他说“我之前其实放的是柯南,但是让店里的气氛就很诡异,一集死一个人,现在放蜡笔小新,大家开心多了。”
可能是因为蜡笔小新,可能是因为开放式厨房的毫无保留,也可能是老板那份让人舒适的边界感,让人觉得这个城市角落里的小店好珍贵啊。
不精致不高级,但用心、家常、随意,让人有点舍不得分享出来,又有点希望要是开在我家附近就好了。
今日编辑 | 土豆儿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今天的乱拍,是曹大哥街头随拍专场
看看他手机里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