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年轻人,开始去楼顶上打匹克球了
天府文化
2023-04-19 18:11
![]()
如果说“生活”是城市和运动做出的加法,成都人的计算结果一定是1+1>2。在成都,社区运动场的吸引力是以轻巧、小尺度的场景将运动日常化,环城公园、沙滩和城市超大草坪等户外空间是城市运动的“新提案”。去智慧球场踢一场“赛博球赛”、去屋顶玩匹克球、去城市公园市集打一场mini乒乓球……会运动的人,感受着公园城市里的双倍快乐。在成都大运会倒计时100天,大运会赛场外,社区居民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
前段时间,一场大雨让一场乡村篮球赛火了。在贵州省台盘村,举行了一场由当地村民举办、村民参与的年度篮球赛。场上赛况激烈,球员攻防有序,场外热情高涨,村民围得水泄不通。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将这场球赛称之为“村BA”。有网友说,在“村BA”中看到了体育该有的样子——运动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参加,而是可以在更小范围内的“附近空间”里发生。成都街头的野生篮球赛也有类似的魅力。它可能发生在公园的运动角,也可能是在高架桥下的运动空间。甚至可能在街巷社区中的小型运动场所里。![]()
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那些尺度更小的社区运动空间是他们最日常的运动场景。在西郊河沿岸,运动爱好者还能参与一场“赛博球赛”,即使跨越地理空间的限制,也能享受运动的乐趣。社区智慧足球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的主要运动场所。比如在青羊区少城街道的WePark玩湃社区足球公园,据WePark玩湃社区足球公园负责人介绍,它最大的吸引力来自那片智慧足球场,能够让身处两座城市的人们实现“云踢球”,球场中的摄像头能实时传输视频数据,智慧球门能识别足球射门轨迹。这种露天的运动场所,也是一个运动主题的公共社交空间。成都人喜欢抱着去喝坝坝茶的心态,去打一场坝坝球,边晒太阳边运动。“我去过肥猪市街乒乓球长廊、抚琴路社区运动角、川大的户外乒乓球场,还有乐华路运动公园。成都的户外乒乓球场地太多了,在公园、社区运动角,甚至二环路高架之家都能找到球桌。”一位“坝坝球”爱好者介绍,即使在路上有人在街头打乒乓球,他也要过两招。在他心中,去城市那些号称“成都坝坝球天花板”的场地打卡,更像是一次城市运动的巡礼,形成和城市关系密切的纽带。![]()
如果将城市的运动空间做一次地理性梳理,不难发现,那些嵌套在城市公园、文创园,甚至商业街区的运动空间正在重塑城市的目的地。今年夏天,这个公园中的坝坝篮球场仿佛在一夜之间火遍了成都人的朋友圈。城市中的地标建筑、街道变成了爱运动人之间的城市密语。这是他们对运动场景的精致选择,甚至让运动成为一种情感表达,这是成都人和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如今,去万象城的年轻人也不全为了逛街、探店,他们还要去打一场“屋顶匹克球”。
匹克球 图源 | 运动成都公众号
匹克球兴起于美国西雅图,它融合了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三项运动——网球的玩法、羽毛球的场地、乒乓球的球拍。对于喜爱匹克球的年轻人来说,球场早已不局限在传统的绿茵场地,也可以位于商圈楼顶。匹克球爱好者黑豆对城市运动很着迷,他算是这座“天空球场”的首批体验者。“匹克球规则比较简单,球场和羽毛球场相似。半场前区是非截击区,球不能落地。后区是打球区,规则就和网球类似了。”匹克球俱乐部pick boom!的主理人丹泽说,在成都,运动够新,装备够潮,场地够“野”,是年轻人选择走向运动场景的理由。商圈楼顶上的匹克球运动场,就遵循了这样的法则。运动场景应该充满创造力和新意,有时围墙、网栏对一座球场来说也不是必要条件。反而被软化的边界、易进入的空间更能吸引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园草坪上的飞盘赛更有吸引力,开放式场地让新运动更容易圈粉路人。![]()
阿睿作为飞盘运动的进阶爱好者,已经不满足于公园或足球场中的飞盘体验。“如今说起飞盘,大家自动联想到城市公园。其实还有很多场地可以探索。”运动跨界正改变我们对某一项运动场景的传统认知,也在重塑运动目的地。在成都江滩公园有一家运动俱乐部。它主要经营水上项目,需要人们站立在宽80厘米左右,长度在3到4米之间的板上,依靠手桨滑行于水面。桨板,算是成都小众的水上运动了。阿睿了解到江滩公园有桨板俱乐部后,就准备做一次桨板飞盘比赛。当天在江滩公园,双方队员站上桨板,进入湖面,随着哨声吹响,比赛正式开始。在抢断环节,原本的奔跑动作在水中无法完成,队员开始以划桨和直接扑救的方式接飞盘。阿睿一个飞跃抢到飞盘,随着队员一声“nice catch”,她也掉入水中。比赛依旧继续,她扔出飞盘之后,再次上板。一场比赛下来,双方队员都浑身湿透。亲水的运动场景,为原本只能在草地上奔跑的飞盘运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运动方式。而新运动也在突破传统运动场景,重塑目的地。![]()
![]()
从传统球类到环城骑行、飞盘等新运动,成都人似乎习惯于奔走各个运动场景之间。甚至日常健身还不够,周末还需要去周边徒步或攀岩。但无论以何种形式,运动几乎成为成都人的日常生活。根据《成都市“家门口”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意愿调查报告》显示,成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42万,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6%。从生理层面看,运动是最直接有效获取多巴胺的途径。当我们在提高行动速度或是协调性使用肌肉时,大脑会快速分泌内啡肽的物质,可以帮助合成体内的血清和多巴胺。简言之,运动使人快乐。但在成都,运动和城市相加后,体育变成地域性生活,它产生的快乐远不止一身大汗后的轻松,还有生活在此的喜悦感。![]()
α7 Creator Lab阿发奇在地青年文化实验室就已经开始了尝试乒乓球和城市场景的结合。一场名为“都市雳人乒乒乓乓”运动指南的活动出现在成都街头,由置物箱搭建的“XXS”号的乒乓球桌被放置在10家小店的门前。如果说运动可以发生在探店途中,是它生活化的趋势。那丸露营策划的宠物运动会则实现了养宠人的运动自由。3月25日,丸露营策划的“野兽露营大会”,让位于麓湖边的城市营地变成了汇聚成都野崽子、毛野人的春日派对。整个露营区域被撒野大草原和毛野人市集串联,宠物俱乐部、宠物潮牌、零食品牌以市集形式出现在营地周边。中心区域为当天举办的两场比赛提供场所。从趣味障碍跑到野兽排球PK赛,带着“毛孩子”一起运动的乐趣,是成都专属的“多巴胺”。![]()
其实远不止是丸露营,如今在很多潮流市集中也能看到运动场景。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杯咖啡、听乐队演出,再转身去广场中间打打飞盘已经是寻常玩法。前不久,去川大滑雪还登上通程热搜。四川大学的在校生还将春雪搬到了校园中,利用斜坡堆出一条雪道,实现在城市中滑真雪的愿望。2022年11月,“生活体育”这一全新概念在成都首次提出,它是体育与生活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全新生活形式,是复杂的人、体育与社会互动耦合过程。对于成都人来说,生活体育没有那么复杂。它可能是一条适合步行的上班路,或是社区中足球场,是还没有骑完一整圈的环城绿道,是每个人的日常。![]()
![]()
公众号改版后
为了方便大家以后找到我们
不要忘记“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