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教育观察评论员 | 李宇欣
全文共4103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2022年成都市“5+2”区域中考成绩分段统计表(部分)
四七九三校七区2022年统招录取线整体情况
第一,不要迷信虚名。
很多家长总是对学校名气有一种莫名迷信。尤其是从去年的实际录取和今年的前期咨询来看,部分高中因为名字前面加了名校前缀,录取分数瞬间看涨。
但是,即使在教育界里面,一个普遍的共识却是:没有哪个学校真的有点石成金的神奇本领。一定程度上,学校和生源是互相成全的关系。
尤其是高中。抛开个别强势翻盘的个案,就整体来说,新高一的生源入口,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三年后的生源出口。
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因为学校更名就开始盲目追捧。你更应该关注的是,学校师资是否真的更强了,学校管理是否真的有起色了。
另外,在目前新高考背景下,家长一定要关注一个问题:学校到底能给孩子提供多少选科组合。这不是一个评判高中的绝对标准,但是是一个重要标准。
其次,在高考录取愈发多元化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有特长有天赋,家长们一定多关注一下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师资团队和培养思路。
第二,追涨杀跌的心态不可取。
到底是踮起脚去够一个名气够大的名校,还是宁可退一步换个学校进个好班,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也是一个被很多过来人证明过的道理:选学校占一半,选班还得占一半。
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多掂量。但确实没有通用的标准答案。
第三,考察范围广一点。
在和今年部分家长交流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家长对于“5+2”区域的高中有种莫名追捧。
这真的毫无必要。能在郊县参加统招,为什么要跑来挤调招呢?调招收分又高,名额又少。
而且,从现实来看,去年很多“5+2”区域以外的郊县高中,有很多学校高考表现都很强。所以,还是前面那句话,学校和生源是相互成全的——请家长们牢牢记住这句话。
其次,在经济负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重点考察一下民办高中。关于这点,此前我们专门解读过,今天就不展开说了。
想了解的家长,自己戳链接回顾复习:《收分不高,但口碑和出口都不错,成都这类高中你了解多少?》
第四,焦虑永远不解决问题。
就今年来说,成都是28号出中考分数。在这之前,我们对家长的建议依然是:不要偷懒,该做的案头工作,该做的实地咨询和考察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咨询的重点不是去问今年的分数,而是去了解你的目标学校,了解录取规则,了解志愿填报的注意事项。
比如,6月17日,成都发布、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在联合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成都2023中考咨询会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联手锦江区教育局在现场设立公益服务点,目的就是为各位家长进行中考政策和志愿填报的专业讲解,让家长们读得懂政策,填得来志愿。
读懂政策,搞懂规则,深入了解学校,这才是各位在提前咨询学校时的核心重点工作。
如果这些准备工作你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保持冷静,调整好平和的心态,等分数线公布,然后再结合孩子的中考成绩,进而做出合理的决定。
第五,各花都有各花的美,别用当下某个瞬间评判孩子的一生。
如果说预估分600上下的家长们的焦虑多少有些“凡尔赛”,那么,普高线边缘的家长们的纠结,可能更真切实在一些。
虽然听起来可能有些讲大道理,但是我们还是想真诚地跟各位家长说几句心里话: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中考不理想,绝对不代表一辈子的灰暗。
况且,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做的是一起陪伴,一起面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毕竟,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了,埋怨对于解决问题毫无意义。
网络上有个梗,虽然有点老,但是也并非全无道理——你嫌孩子没考个重点高中,孩子还嫌你没给他挣一套大别墅呢。
各花都有各花的美,有的花不是不开,只是花期晚一些罢了。
谁是成都高中实力最强的区(市)县(下篇)
成都又一所学校宣布全区摇号,哪些家庭可以果断冲?
除了五大学科,这个竞赛也能通往国内顶尖大学
注意!成都这些片区,今年升学划片可能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