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宇宙呼吸,探索天文奥秘。
6月20日,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行星中心”)与四川混沌鸿蒙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行星科学科普战略合作基地揭牌。此举旨在探索新型校企产学研模式,进一步解决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和市民对陨石和行星科学的热爱,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行星科学科普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成都理工大学创建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首创行星科学英才班。2022年9月,成都理工大学正式面向全国招收了国内第一届行星科学专业本科生,共招收30人,2023年招生计划人数维持稳定。
涉及一千余件陨石样品
行星科学科普战略合作基地揭牌
6月20日上午,行星科学科普战略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此次合作涉及一千余件陨石样品,近200件陨石样品现场展出。
活动现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施泽明谈到,陨石与文物一样,不仅是收藏者的个人爱好,背后还蕴含着家国情怀,“陨石最实质的就是科研价值,此次科普基地揭牌,将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更大平台,也期待更多青少年能通过平台爱上行星科学和浩瀚宇宙。”
施泽明发言
作为陨石爱好者,四川混沌鸿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文昌表示,四川混沌鸿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陨石行业的公司之一,先后收藏有国际命名的数千个陨石标本、陨石原石和若干未分类陨石,“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陨石学研究起步晚,多数民众对于陨石的认识尚少,因此如何给中小学生、青少年和广大市民科普陨石、辨别陨石,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基地成立的重要意义之一。”
雷文昌发言
行星中心副主任张兆峰还告诉记者,此次合作旨在探索新型校企产学研模式,进一步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和提升办学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青少年对陨石和行星科学的热爱,也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陨石和行星科学行业健康发展。
揭牌仪式现场
科普陨石知识
五种方法辨别陨石真伪
近十余年,特别是启动“嫦娥工程”月球探测项目以来,我国陨石学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什么是陨石?陨石从何而来?如何辨别陨石?活动现场,行星中心副研究员庞润连作了陨石科普,主题为《陨石:穿越时空的旅行者》。
庞润连作主题报告
庞润连谈到,陨石一般是指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地外物质,但在月球和火星等天体表面发现的来自小行星的碎片也被称为陨石。
现场展览的部分陨石
至于陨石的来源,绝大多数陨石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天体,极少数为火星和月球来源,还有部分为彗星物质。而陨石的收集主要集中于南极和沙漠地区,因为干燥或寒冷的环境,相对更容易保存。
如何辨别陨石?庞润连介绍了五种方法:
第一是观察熔壳。这是因为流星体降落过程中与地球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表面发生熔融,冷却后形成的薄层(小于1mm)就是熔壳。
第二是观察陨石的气印——流星体经过大气层时由于熔融和冲击作用形成的坑穴,一般铁陨石的气印比石质陨石更深更明显。
第三是看陨石表面凸起或凹陷的球粒。
第四是观察陨石表面的金属颗粒。大多数普通球粒陨石含有不定量的铁镍金属,经历风化后呈现铁锈色,新鲜的可见金属亮点,通常具有一定的磁性。
第五是观察陨石的特征花纹及包体。比如,疑似铁陨石的鉴定,会切割新鲜部位,砂纸打光面,用硝酸腐蚀,观察有无威斯台登纹、纽曼线以及陨硫铁等包体。
全国首个行星科学本科专业
今年计划招收30人
对于有志于探索浩瀚宇宙的学生来说,近期还关心的问题就是,行星科学2023年招生名额是否有变化?人才培养计划是怎样的?
实际上,为响应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号召,成都理工大学于2019年开始行星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在2020年3月成立了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2020年和2021年,行星中心从全校各专业本科生中择优选拔,在地质学专业设立“行星科学英才班”(简称“英才班”);2021年12月,教育部将行星科学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2022年9月,成都理工大学正式面向全国招收了国内第一届行星科学专业本科生,共招生30人,今年的招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近日,从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的“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来看,成都理工大学的行星科学专业为A+,位居全国前列。
软科排名截图
据悉,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专业(含“英才班”)是全国首个本科层次行星科学人才教育和培养基地,以“精英教育、小班教学”为主要办学理念,实行书院制和导师制管理,贯穿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思想,为本科生、研究生的综合培养及发展提供科研和学术平台支撑。
红星新闻记者 李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