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访问了10位优秀高考考生,他们都提到了“错题本”,为啥这么重要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3-07-06 12:11
记者 | 李宇欣 综合报道
全文共4946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何帮助更多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全社会予以家庭教育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6月24日开始,由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红星教育联合推出的“奔跑吧,青春”优秀学子访谈陆续开启,通过对多位优秀学子的访谈,我们希望不但能够见证他们闪光的青春奋斗,更能挖掘优秀的家庭教育,帮助更多父母的同时,也见证中国教育的巨大发展进步。采访了那么多学生,我们发现,其中既有不规律性,但也有共性,比如,很多高分考生都提到了同一个东西——错题本。他们是如何收集错题本的?错题本的价值何在?错题本怎么利用在复习里?今天这一期,很适合各位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看看好习惯如何胜过好笔头。语文132分、数学148分、英语139分、理综292分——成都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的袁帅同学,2023年高考总分711分,与比他预估的分数仅差了1分。一方面,面对不太擅长的学科,袁帅建议要学会对错题进行总结。以他薄弱科目的学习——语文为例,在他看来,语文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兴趣以及广泛摄入,“只有自己内心喜欢,才能为之付出努力,语文学科重在积累,通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才能在写作中做到信手拈来。另一方面,在数学和物理两个优势科目上,袁帅的经验是学会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总结方法,理解学科本质,总结套路经验,做到万法归一。![]()
比如,高考备考期间,袁帅做得最多的就是高考真题,并尝试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找考点,理解命题人背后的方法,“(我的)化学和生物的基础不是很牢固,但我的错题本很厚,教辅资料也都已经翻烂了。当然,不是叫大家盲目刷题,而是要学会拥有逻辑思维能力去总结,因为各个章节或者是材料都是有联系的,只有进行系统的联系,才能系统地掌握好知识。”对于理科学习,袁帅总结了以下三点:第一,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这是最为重要的;第二,高中阶段,理科学习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注重效率;第三,多去和老师们沟通,他们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而且,老师们带过多届,经验丰富,往往能一针见血找到原因。绵阳东辰学校的朱柯兴高考成绩总分是709分 。其中,语文132分,数学149分,外语142分,理科综合286分。即便成绩优异,但朱柯兴坦言自己也走过“弯路”,“我自认为自己天赋并不出众,高一高二时,买了很多教辅资料刷题,到高三时,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是无用功,因此不能一味刷题,要注重学科思维的培养,要在题海战术的基础上,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以此次数学为例,朱柯兴觉得题目比较简单,但有一些题还是有创新性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立足于教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培养一题多解的多元性思维,抓住基本思维模式,注重证明的严谨性和步骤的规范性,“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量的题型练习,但不是为了刷题而刷题。”王诗乐同学的成长经历,充分诠释了:适合孩子的学校,比一味追求名校更有意义。小学、初中,王诗乐均就读于成华区二仙桥学校。初升高时,王诗乐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新校区)指标到校生资格。她总结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以及学科基础知识的打牢,待到步入高中后,学习上的衔接更加顺畅。而在高中阶段,王诗乐表示,期间的学习极其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自律性,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思路走,还要做好不同学科的笔记。比如语文学科,按照老师给的建议,以及老师提前给的成语归类,对词义相近的成语该如何运用在合适的语境做好笔记。同时,按照板块分类,进行知识的积累。再比如生物,做笔记的方式就与语文不太一样,需要提前按照知识点搭建好框架,要有主题,也要有总结性的归纳。王诗乐表示,“其实每个学科的笔记方式是不同的,包括每个人的复习方式会有不同,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比较建议所有的笔记不要用一种颜色,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号笔进行分层分类,归根到底,就是笔记也要有逻辑性和条理,这样复习起来一目了然。”2023年高考,王诗乐同学取得了理科总分701分的优异成绩——语文125分,数学148分,外语141分,理科综合287分(物理102.5分,化学97分,生物87分)。绵阳东辰学校考生朱昊东理科总分702分,其中数学是150分。在学习方法、尤其是对待错题的方式上,朱昊东认为“错题本”对他作用不大,但他同样有一个本子,他将其取名为“结论本”。朱昊东表示,每次做完一道题或一套试卷,应该把核心思路的命题跟结论写下来。复习时,把证明过程想出来,这样比单纯抄错题效果要好很多。“我觉得一道错题,不应该完全把它抄写下来,应该把这道题分解成若干思路。对我而言,每道题都有若干步骤,但有些步骤是命题人修饰过的,很常规、很简单,而需要记下来的是这道题的核心思路,就是转化为最直接的题干。”除此之外,在朱昊东看来,学习数学还要锻炼处理新题型的能力。他建议四川的考生,可以做一些其他省的自主命题,不要只做全国卷,因为在考试中,什么题型都会遇到,这样在面对新题型时才能“临阵不惧”。绵阳理科考生王俊凯高考总分699分,数学150分满分。谈及高分秘诀,王俊凯重点提及了错题的处理,“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多回头’,就是错题重做,即使第二次做对了,还要再做,一直到熟练为止。”王俊凯坦言,自己以前也不太注重错题,但直到高三发现,有些题平时做错后虽然又会做了,但不是每次看到类似题目就一定会马上想起解题方法,因此要对错题重视起来。“(把错题)做到一看到题目就知道解题方法和答案,而最重要的核心是从中吸收新的知识,哪怕多花一点时间。”除了“多回头”,王俊凯表示,平时的基础也要打牢。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他喜欢打乒乓球,平时可以通过锻炼缓解情绪。南充市第十中学理科考生冯孜昂高考分数是695分(裸分)。其中,语文124分,数学149分,外语142分,理科综合280分。冯孜昂同学表示,这一成绩和他预估的差不多,而自己学习最大的“妙招”——就是结合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节奏,做学习规划。平时生活中,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冯孜昂同学,是一个很独立、有思想的男生。“能和老师进行非常好的互动,喜欢看书,且书目类别丰富,哲学、中医、古文,都在看,且有自己的心得。”谈到大学,冯孜昂希望能学习物理有关专业。这个暑假,他计划多看一些书,包括哲学、物理、文学类的。“再练练吉他,多走走看看。”6月23日查分当晚,郑睿恒还是天府第七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但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他的大学提前尘埃落定——总分624分,因为超出一本线(理科)104分,直接进入北京大学。2023年年初,年仅15岁的郑睿恒因在2022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拿下金牌,获得了北京大学2023年数学英才班入围认定资格。高一拿到北大入围资格、不到一年的时间学完别人三年的知识点、高考成绩超一本线一百多分,从某种程度上讲,郑同学具体的学习方式对大部分同学或许没有参考性,但其面对“难题”的处理方式却值得思考。据郑睿恒回忆,当决定参加今年高考试一试之后,他面前只有一个选择:在剩余的100余天里,学完高中三年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和解竞赛题一样,郑睿恒始终“死磕到底”。他曾经为解答一道难题,前后共思考18个小时,最终才想出来解题方法。“解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许你一段时间内只能想通一步,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结果。”绵阳中学曾昱菡在今年高考中取得文科654分的好成绩。其中,语文122分,数学137分,外语145分,文科综合250分。虽然高考分数不错,但曾昱菡称,数学曾是她所有学科中的痛,在初三时,她曾经差点放弃数学,最后是母亲的一番开导,让她醍醐灌顶,最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数学真的是虐我千百遍啊,以前多数是120多分,也考过130多分,140多分,这一次的数学成绩还是有些意外。”曾昱菡说,她数学出的低级问题比较多,到高三时,专门有一个本子,用来记录一些好题型和自己易错的题型,并单独开辟了一个板块来记录“白痴错误”,高考前一天就着重看了下,以此提醒自己。相对来说,文科综合是曾昱菡的优势科目,她从小喜欢看书阅读,也早早就做了规划——倾向选择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准备读到博士,理想工作是走研究道路,或者未来当大学老师。谈及文科的学习经验,曾昱菡说,文科的背诵记忆很重要,但不要死记硬背,要整理出自己的思路,特别是解析思路。2023年,四川省文科总分在636分以上的有34人,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的蒋晨希同学便是其中之一——总分641分,其中语文127分,数学144分,英语136分,文科综合234分(地理78分,政治75分,历史81分)。和大部分家长预想的不同,蒋晨希的升学之路一直都顺其自然,小学是划片入学,就读于成都市李家沱实验小学校,初中摇号进入了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培华校区)。期间,蒋晨希从未上过培训班。蒋晨希说,父母更多是陪伴型的教育方式,关系一直比较融洽,“他们经常是和我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帮我做,或者直接告诉我怎么做。”谈及父母教育方式对其成长的影响,蒋晨希着重提到了阅读,“一定要多看书,尤其是纸质书籍。读书不仅可以拓展视野,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看书,人就可以静下来,不那么浮躁,也不会过多接触手机、电脑等让人身心浮躁的东西。尤其不要沉迷网络,不然真的很难静心,而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与静心。”除了阅读经典,蒋晨希还提到了阅读新闻的重要性。“中午吃饭时我会听会儿新闻。了解新闻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文科生来说,文科的很多题目都会与时事政治联系在一起。”15年前,那个在汶川大地震中感动全国的“敬礼娃娃”,已成长至18岁,并顺利参加了今年的高考。2008年,时年3岁的郎铮获救后向解放军战士敬礼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郎铮,此次高考总分637分,其中语文129,数学126,英语143,文科综合239。“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郎铮说,每次上课前,可以先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是浏览大纲,明确重点和知识架构;二是看自己还有哪里不是很懂,老师讲课时就着重去听讲解,“认真听讲很重要。”同时,平时还要多做练习题,比如标准题和高考题,理清思路和语言规范。在复习阶段,要讲求复习顺序,分清轻重缓急。学习之余,郎铮还是一位书迷,尤其喜欢名人传记、军事战争以及历史类书籍。紧靠郎铮卧室窗户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唐诗三百首》《二十四史》《水浒传》《狼图腾》《军徽闪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读书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对考试也非常有帮助。”郎铮的父亲郎洪东是一名人民警察,平时特别爱锻炼身体。或许受其影响,郎铮在感觉学习压力大时,也会通过打篮球缓解情绪。每周五郎铮放学后,父子俩还常常会在小区篮球场进行一番较量。“就是要劳逸结合,调整好心态。心态最重要,但每个人调节的方式不一样,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郎铮说。专访丨小学不爱学习,中考经历低谷,他们如何在高考“逆袭”到700分
专访成都七中理科701女生:小学初中读的九义校,中考走的指标到校
成都中考观察:高中之间的高水平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