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个问题。
“你会在死掉之前清空社交账号的一切信息,什么东西都不留下吗?”
施鑫文月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要留下创作与痕迹,同时也希望这些存在能成为信号,或多或少影响一部分人。
从《巴蜀文艺复兴:第一章》到《巴蜀文艺复兴:第二章》,听过施鑫文月的这两张专辑后倒是很容易理解他的答案,这些歌正是由过往生活与记忆里打捞出的灵感组成。这是他曾接收到的信号、实实在在汲取到的能量,他由此确认了自己的方向与价值。
·《巴蜀文艺复兴:第一章》、《巴蜀文艺复兴:第二章》专辑封面
两年前,我们和施鑫文月聊过一次,(戳?《这位rapper不一般,就爱喝茶逛公园》)。又一年七月,即将在成都收官巡演前,我们再次见了面。24岁的他显得愈发坚定且明确。他分享了于他而言很重要的一句话:“爷爷对我说,希望我能完成他的梦想,给世界留下一点东西。”
●
施鑫文月
新生代音乐人/制作人。
● ● ●
01/
和街头跳广场舞的孃孃,
一起做首歌
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施鑫文月完成了他的专辑《巴蜀文艺复兴:第二章》。9首歌曲,延续了他对成都的探索。
初听这张专辑的感受很是特别,歌曲里大量市民原声对话采样与生活日常都让人感到陌生又熟悉。与玉林八号线芳草街站B口和跳广场舞的孃孃们交流;让华阳大姐、火三轮师傅、舅舅、舅妈回答问题;小时候记忆中省体溜冰大爷的故事......
歌曲《玉林梯队》采样
广场舞领队:
一二三四六七八支
蓓蕾社区人到齐的话大概有两百多个
嗨呀,广场舞的精髓就是爽
我就喜欢这种舞,她们跳民族舞我有点不喜欢
后头我就一直跟到他跳,都有五年了跟到他
我跳广场舞可以忘记一切
......
当“附近与日常”在歌曲里被放大,那些被忽视的生活图景瞬间变得生动起来,加上专辑里大量运用了被施鑫文月形容为有空气感的乐器:笛子、箫、葫芦丝等。民乐乐器和合成器的融合、四川话和英语的丝滑切换,丰富的元素都恰到好处地呈现,浑然天成的灵动感颇能给人惊喜。
「硬地原创音乐榜」评价这张专辑:“为成都市井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画面赋予了新的诠释。重新定义了川渝方言类Hip-Hop的新高度,也为西方音乐类型本土化指明了新的方向。”
在“巴蜀文艺复兴”的框架之下,从第一张专辑到第二张,本以为这张有延续性的专辑是概念先行。但施鑫文月表示没有刻意安排过什么。“听完做的《玉林梯队》的伴奏,一下联想到广场舞后,便开始去玉林街头采样。”后续,就自然生成了。
·施鑫文月在玉林街头采访广场舞孃孃
专辑封面上,画的是正在街头采样的施鑫文月,这张图也可以等于录音器材里的近300条音频频段。整张专辑从采样、写词、编曲、制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自成一派的创作方法,将本土文化巧妙融合一直是施鑫文月作品的特色。而将成都生活作为创作基底,不断玩出新意的“执念”,还是与他从小孤身前往国外生活的经历密不可分。
他主动说起十几岁时独自去往国外的经历,在跳跃的环境里:孤独、冷漠、很难感受到爱。过程中那些温暖的、重要的东西开始显现:故乡与童年的美好记忆、关于成都这座城市里的一切充满生命力的状态都对他充满了吸引。顺其自然地,家乡、家人成为了他音乐创作甚至人生的课题。
“不是做国外的音乐,是做真正适合自己的音乐。”
同时,这个“真正的自己”在施鑫文月眼中是“成都人的自己”——还未离开成都的小时候那个纯粹的、快乐的自己。
·小时候的施鑫文月
在对家乡的视角由熟悉转换到陌生再到怀念甚至是好奇时,施鑫文月找到了方向,有了强烈的使命感:把四川真正有意思的、温暖的、快乐的东西传递出去。
如今,除了出差,他几乎都生活在成都。在个人微博上,他会分享自己加入夜晚的广场舞队、去绿道骑行、去博物馆看展览、去公园喝茶......这座城市时常给他能量,出门骑车都常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省体溜冰记》是这张专辑里施鑫文月很喜欢的歌,来自于一个记忆里小时候看到的省体的溜冰大爷的故事;
《王跑跑,阿里里》的灵感来自于他在新南门车站附近念小学时,常看到车站边的很多摩的师傅。他们穿各种各样的服装,开着摩的,在车上放一些土嗨的歌,施鑫文月觉得那是非常自由、快乐的画面。在歌曲的表达中,他以此原型,写了一个白天当摩的师傅、晚上去科华北路的方糖当DJ的人的故事;
《回答》采访了很多人关于“爱”的理解:华阳大姐、摩的师傅、舅舅、舅妈......“老一辈人的爱是很含蓄的。他们很少表达、甚至提过爱这个字。”采访的过程中,他发现每一个人对“爱”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每一个回答都是“爱”。
歌曲《回答》采样
华阳大姐:“关心你的意思嘛”
火三轮师傅:“是勤劳,要勤劳,要勤劳, 是心灵的表现撒, 人最理想的东西就是”
Anny:是一种感觉
介介:是成全
小老虎:是理解
JIAHAO:它是一种对你自己的一个改善
BKNIAD:是依赖
JIAJIA:希望他好吧
听众:是本能
......
从眼睛出发,施鑫文月将自己所看到的不同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记录的丰富的生活图景平铺开来,以音乐的形式呈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对这些熟悉场景产生共鸣。作为创作者的他,亦被这座城市在任意时间提供的灵感与安稳所治愈。
02/
组个乐队去巡演,
玩起来就对了
本周六,是施鑫文月《巴蜀文艺复兴》首巡巡演最后一站。走过武汉、北京、重庆、深圳、广州,尽管每一站巡演效果都还不错,他最期待、最激动的,仍是“快乐老家”成都。
巡演开始前,他组了一支乐队,乐队名字与专辑第一首歌同名:玉林梯队。“名字是我取的,这支乐队不用固定的乐手构成,可以越来越多人加入一起Jam,希望以后实践性更多。”
·乐队玉林梯队:键盘手/任禹凡;吉他手/齐泽沄;贝斯手/马际朝;鼓手/杜佳旸;笛子/郭伟迪
巡演是一件很耗费精力的事情,为了这次演出,施鑫文月做了许多准备,诸如乐队在演出前1个月,每周3次、每次6小时的高强度训练。现场视觉、乐队编排之类,都是他亲自把控。
施鑫文月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够完整呈现作品、玩得更有趣。靠巡演赚一笔钱的吸引力于他而言并不大,“这次不是赚钱的,但也不是亏钱的,持平就好。”
能在20多岁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带乐队“玉林梯队”一起把之前的歌曲改成现场演奏版,更有互动性、音乐性的尝试,在他看来已经特别难得。
作为创作者,Hip-Hop传递给他的精神一直是创新。与乐队的合作尝试、真诚与有新意的表达、将记录下的有生命力的事物或一代人的精神面貌/状态呈现出去,在他看来是有意义且能被人接收到的。
所以尽管想做的、想说的可能都被前人做过了,创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仍觉得需要有一个位置、有一个人去串起这些“珍贵”,在信任自己有天赋深知自己足够努力的前提下,那么这个人,可以是自己。
今年,施鑫文月24岁了。他说能达到自己标准、称得上满意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了,能留下的也越来越多了。像《省体溜冰记》和《谁在半夜唱山歌》都是新专辑里他觉得很棒的歌曲。
他看起来处在很健康的创作状态中。觉得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也不会过分否定之前的想法,就让它存在。“每个人每天的想法都不同,都是我的一部分。”
当问到还有没有想要尝试的其他主题,他表示还是想继续沿着成都这座城市脉络继续探索:“想一直做下去,我觉得全成都人每天挖掘都挖掘不完。我目前做的,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 ● ●
施鑫文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基于独特的成长经历,他用音乐为成都写下全新的注脚。在此过程中,年纪轻轻的他确认了自己的方向。带着“给世界留下一点东西”的想法,轻盈地呈现、记录故乡的一切美好事物。
施鑫文月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是:童年决定人生底色。所以不由得想,如果存在平行世界,那个一直生活在成都不曾离开的他又会是什么样呢?
●
YOU成都粉丝福利
欢迎留言聊聊#你对专辑《巴蜀文艺复兴:第二章》的感受,或是你最喜欢施鑫文月的一首歌。我们将挑选出3位幸运朋友,各送出一张7月8日(明天)的巡演票。
※
福利公布时间
2022年7月7日20:00
● ● ●
编辑丨可以
摄影丨官方提供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丨YOU成都抖音
今日头条丨一直播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