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医学是应国家重大需求而生,是建设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力量。2023年7月7-9日,由《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四川省医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创伤医学院士论坛暨损伤控制与再生修复学术研讨会、国家级继教班“青年创伤医学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研讨会”在成都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设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创伤医学院士论坛、大师讲坛、青年创伤医师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研讨会等内容,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陕西、山东、四川、重庆等省市的30多位专家参与交流,与会人员约300人。
与会嘉宾合照
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教授主持。《中华创伤杂志》名誉总编辑王正国院士发来贺信:祝贺大会召开,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希望青年医师能都志存高远、勤耕不辍、充分施展才华。大会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申文武教授和四川省医学会副秘书长王跃教授莅临并致辞。大会共同主席、《中华创伤医学杂志》总编辑张连阳教授在讲话中提到,当前的创伤救治正朝着多元化、精细化转变,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更加广泛。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创伤医学学科发展,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创伤医学事业做出贡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申文武教授表示,将和全体人员一道不忘初心、踔厉前行,努力推动中国创伤救治的临床和科研不断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国际化,为中国创伤事业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四川省医学会副秘书长王跃教授充分的肯定当下创伤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发展成果,希望广大创伤医务工作者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提升创伤救治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华创伤杂志》名誉总编辑王正国院士发来贺信
《中华创伤杂志》总编辑张连阳教授开幕式致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申文武教授开幕式致辞
四川省医学会副秘书长王跃教授开幕式致辞
聚焦学科前沿,院士领衔论道,共绘创伤医学发展蓝图
在学术交流环节,共有四位院士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成果。本次大会以“损伤控制与再生修复”为主题,聚焦现代战创伤救治、科研创新、整合医学理念等重要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在战创伤、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方面成就卓著的付小兵院士以《现代战创伤特点与救治研发需求》为主题进行了线上分享。付院士带领大家回顾战创伤救治发展历史,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战创伤救治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付小兵院士进行线上学术分享
在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方面成就斐然的张英泽院士以《思考是创新的源泉》为题进行了线上讲座。张院士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例,从思考与医学创新的关系、思考与创新在临床中的应用等两个维度进行演讲,凸显创新和思考的重要性。并建议广大同道要学会锚定科学问题,凝练科学问题,承担起科技领军人才的“出题人”身份。
张英泽院士进行线上学术分享
在多发伤救治及创伤救治体系建设领域获得杰出成就的姜保国院士,作了题为《临床科研的思路与创新》的线上分享,为大家分享他多年临床工作基础上总结的研究思路,总结创伤救治的现状,介绍中国创伤救治体系的蓝图规划和中国创伤医学中心建设的相关情况。姜院士表示,创伤使临床医学面临重大挑战,希望各位同道能多实践、多交流,共谋创伤医学发展。
姜保国院士进行线上学术分享
在创伤、烧伤、复合伤救治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蒋建新院士在《整合医学理念赋能创伤医学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中指出,“分科收治”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创伤医学的发展,整合医学理念的应用才能推动创伤救治“快、准、精”,实现高效一体化的发展。一体化贯彻创伤救治全过程,才能使急救、手术、药物治疗、营养调理等各种治疗相得益彰。
蒋建新院士进行线下学术分享
除了院士论坛之外,大会特别邀请到张连阳教授、蒋协远教授、张长青教授、翁习生教授、冯世庆教授、苏佳灿教授等多位创伤医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各自的研究方向,从交叉学科合作、共识与指南解读、新技术研究和临床转化等方面系统地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各位专家立足临床问题,聚焦学科前沿,关注时事动态,拓展学术视野,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学术盛宴。
张连阳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蒋协远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张长青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翁习生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冯世庆教授线上进行学术分享
苏佳灿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搭建学术平台,注重人才培养,助力青年创伤医师成长
《中华创伤杂志》注重青年学术委员会建设。青委不仅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勇于创新的未来新星,更是杂志审稿专家队伍和编委会的重要后备力量,是促进杂志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专家梯队。本次大会上,举行了隆重的《中华创伤杂志》青年委员受聘仪式。仪式由《中华创伤杂志》执行副总编辑刘国栋教授主持,邀请蒋建新院士和张连阳总编辑共同为《中华创伤杂志》青年学术委员颁发聘书。蒋建新院士对青年学者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和殷切期望。蒋院士表示,青年学者要秉持学术初心,遵循学术规律,促进学术繁荣,推进学术发展,发光发热,不断为中国创伤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创伤杂志》张连阳总编辑在致辞中表示,成立青年学术委员会的初衷和目的,就是立足青年创伤医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展示才华的平台,集青年之智慧、显青年之担当、发青年之光热。打造人才队伍,不断推动杂志的创新和发展。
《中华创伤杂志》执行副总编辑刘国栋教授主持受聘仪式
蒋建新院士和张连阳总编辑为青年委员颁发聘书
同时,举办2023年国家级继教班“青年创伤医学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研讨会”,这是专门为杂志青委举办的学术会议。本次研讨会设立自然基金申报、医学论文写作和指南制定等基本学术板块,采用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别邀请梁华平教授、苏佳灿教授、杜亮教授、陈勇川教授、谢杨丽教授、刘国栋教授授课。考虑到青年医师同辈交流的效果更好,还邀请青委专家包括李记天教授、周恒星教授、陈晓教授及戴俊教授等进行授课和组织讨论。研讨会的内容和形式获得青委的高度认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青年创伤医师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研讨会合照
本次大会除了上述活动外,还设立了三个分会场,分别是损伤控制与再生修复论坛、《中华创伤杂志》审稿会和“易生之力,膝视之星”Balansense四川站上市会,并同期召开了四川省医学会第九次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学术会议。
损伤控制与再生修复论坛上专家正在进行分享
《中华创伤杂志》审稿会
“易生之力,膝视之星”学术沙龙研讨会
四川省医学会第九次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学术会议
本次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教授表示,此次创伤医学院士论坛是骨科学和创伤医学界的一次盛会,为期两天的精彩报告和交流讨论,为全国各地的骨科及创伤医学同道提供了一次高水准、有深度的学术交流机会,对提高损伤修复水平和提升创伤医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