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李柯薪
编辑 | 王越
图源丨网络资料
139次易稿,
从纹样设计到上机生产用时8个月,
48公斤的桑蚕丝经过70多道工序,
最终织成如今所见的成都大运会奖牌绶带。
图源丨网络资料
有人感叹绶带上的芙蓉花流光溢彩,
有人惊讶于制作周期如此之长,
有人称它是“最成都”的绶带。
带着好奇和疑问,我们揣着10个问题,找到了他。
在纺车旁的胡光俊。摄丨赖许竹
他是胡光俊,今年74岁。
初见时,他正在一驾泛旧的木质纺车旁整理丝线,纺车轮的金属带着锈迹,发出吱吱的声音。这架木纺车位于双流区九江街道的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
研究所中还有个织造车间,两台织机在高速运行间轰隆作响。左边一台织机架着五种色彩的丝线。纺梭快速弹跳,经纬交错之间编织出蓝色带暗花的蜀锦。
手工织机的缂丝工艺。摄丨赖许竹
“用朴素的工具做惊艳众人的作品”,是胡光俊常说的话。他是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
就是他,织造出了成都大运会的奖牌绶带。
Q1. 为什么是蜀锦?
“这可是全国独一份!”
蜀锦,作为四川省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成都的城市名片。经纬织就的华彩,蕴藏的是蜀地养蚕习俗和流传千年的织造技艺。
同时,团队在调研国内奖牌设计时发现,全国未曾有以锦缎作为奖牌绶带的先例。
无论是从文化属性,还是设计理念上来说,蜀锦绶带都是全国独一份的。
Q2. 为什么绶带设计图稿经历了百余次修改?
马丽娃正和团队讨论设计思路。图源丨马丽娃
“只是电子稿就达139份。”
胡光俊拿起已制作完成的“蓉光”绶带。宽度仅有2.5厘米,长105厘米。别小看这一条小小的绶带,其中凝结了多个团队心血。
除了电子稿外,还有不少版手稿。图源丨马丽娃
作为制作团队的带头人,胡光俊和绶带总设计师马丽娃教授,就曾对工艺上的制作难点沟通交流,对绶带的设计进行了40多次的修改。
在设计前期,马丽娃教授对绶带上的纹饰图案也做了多次调整。曾选定脸谱熊猫图案,搭配海水江崖纹。但最终因为没有突出成都元素,就改为了如今太阳神鸟环绕芙蓉花的纹样。
Q3. 芙蓉花、太阳神鸟、祥云、棋盘格,寓意着什么?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奖牌绶带 摄丨赖许竹
在绶带的正面,太阳神鸟在芙蓉旁,棋盘格贯穿绶带两端。将绶带折叠时,位于中央的芙蓉图案,正好拼接为一朵完整的芙蓉花。
图源丨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
太阳神鸟环绕芙蓉花,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既突出大运“活力”的主题,又蕴含“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而棋盘格寓意运动员间的博弈。
背面的祥云纹样,是中国传统纹饰,和正面富有活力的现代元素结合。
Q4. 绶带用了多少种颜色?搭配灵感来自于哪里?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奖牌绶带 摄丨赖许竹
正面5种,背面3种。“其实,背面能看见的颜色只有两种!”
胡光俊介绍说,蜀锦是单面锦,因此绶带是由不同的蜀锦缝合在一起的。正面的色彩和本次大运会会徽相呼应,由粉红、金色、翠绿、湖蓝和灰蓝五种颜色组成。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奖牌绶带 摄丨赖许竹
有意思的是,绶带的背面,肉眼看去只用到红色和金色两种丝线,实则在织造时用了3种颜色的丝线。胡光俊说:“三色才为锦,只有用三种丝线才能织出锦缎。另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颜色也是红色,被织在了布料最下层。”
Q5. 为什么说这条绶带“最成都”?
因为它的材质、纹样,最能代表成都特色。
胡光俊说:“土生土长的蜀锦,在成都这块土地上生存了近3000年。”
历史上成都因盛产蜀锦得名“锦城”,
环城的江河亦称“锦江”,
织锦工人聚居地称为“锦里”
……
图源丨网络资料
蜀锦作为成都一绝,“蜀锦织造技艺”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授予“地理标志标识保护产品”,2010年成都地区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6. 从设计到出样长达8个月的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两台织机,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总共才能织出4米蜀锦。”
这还是在机器运行顺畅、丝线不出任何问题的理想状态下。胡光俊说:“蜀锦的织造技艺本身就十分复杂,工序更是繁复。”
织机上的丝线 摄丨赖许竹
拿到设计图的定稿后,需要对纹样进行“点意匠”,将图案转化为方格中的点阵,再按照布线画出纹样。然后织造师和编排师要将丝线排列到织机上。
胡光俊说:“在正式生产前,我们排线准备就用了三个月。”
Q7. “转译”纹样到底有多难?
“就像把一个模版转化为电脑程序一样!”
胡光俊拿起一疋(pĭ,一块织就好的蜀锦称一疋)蜀锦,指着其上的花纹说道:蜀锦上的花纹是织出来的,依靠纺梭在经纬丝线之间有规律的跳动绘制出图案。
“转译”就是:以线为材料,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在蜀锦工艺中称为点意匠和挑花结本。这样上机制造时,经纬不同的丝线根据意匠图排列。纺织时依靠提花和挑花工艺结合。提花时提起经线,纺梭顺势跳针,打过纬线,纺梭投过后要按顺序放在一侧。以此有规律重复,就能织出花纹。
即使在纺织过程中的换线,也很复杂。为了织就出绶带中的蓝色,需要将原有的经线换掉,重新接经。仅完成这一过程,就需要近一周时间。
Q8. 芙蓉花真的会反光?
“是的!不仅如此,手还能摸到芙蓉花的肌理。”
蜀锦独特的纺织可以让面料形成平纹、斜纹、缎纹,不同纹路组合在一起就能达到层次分明,在自然光线下会反射出不同色彩的效果。指尖轻触就能感受到,蜀锦绸面上有花样的地方有凹凸感,无花样的地方柔和顺滑。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奖牌绶带 摄丨赖许竹
胡光俊拿起了制作完成的绶带,指着芙蓉花的粉色花瓣,说:“这里是斜纹。”芙蓉花间蓝灰色的勾边下沉、顺畅,是平纹,而花心是绸纹。
不同纹理的搭配,让芙蓉花更加立体,丝线在不同角度下表现出更丰富的光泽感。这朵芙蓉花就变得流光溢彩了。
Q9. 蜀锦绶带太好看了,想拥有同款怎么办?
“必须安排!”
胡光俊说如今的蜀锦工艺更加精进,可以做小到鼠标垫、皮带扣面。通过电子纹枕提花等技改,还实现了花纹控制的电子化。经过不断研发,大运会的蜀锦周边也应运而生。其中随身包和渔夫帽上,还有绶带的同款花纹。
图源丨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
Q10. 从非遗传承人到大运会特许供应商,对未来有何打算?
“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有志于此的年轻人能够一起关注,让蜀锦这门非遗技艺发扬光大、熠熠生辉。”
今年74岁的胡光俊,提及蜀锦的未来和发展,依旧有说不完的话。而今的当务之急是,做出一本蜀锦教材。胡光俊想要请摄影师将蜀锦的制作过程,和每个工艺细节都记录下来,编入书中。让蜀锦织造,这项口耳相传的技艺永远保存下来。
摄丨赖许竹
出品人 | 达海 总策划 | 严光辉
审校 | 陈其飞 王越 排版设计 | 周蓁
摄影 | 赖许竹
只需两步,设为星标
▼
▼
右下角可以 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