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可乐、口香糖该怎么吃?哪些人不能碰?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2023-07-15 06:13

四川名医

打造四川最大的名医聚集地。

>

此前,关于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话题,一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7月14日,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至此,“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

明确!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产品,如颇受很多人喜爱的可乐、口香糖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

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听起来很吓人,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完整的分类。世卫组织旗下的癌症研究部门 IARC,将致癌物质分为 5 个级别:

1类致癌物: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大气污染、砒霜、酒精、烟草、槟榔等。

2A 类致癌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而实验性的证据有限。如红肉、加工肉等。

2B 类致癌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如泡菜、手机辐射、氯仿、滴滴涕、敌敌畏、汽油等。

3类致癌物: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在动物实验中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

4类致癌物: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阿斯巴甜此次被列为2B类致癌物,同一等级的还包括美发师或理发师的职业暴露、汽油发动机尾气、铅。2015年10月26日,IARC曾发布报告,将新鲜牛羊肉等红肉的摄入列为2A类致癌物。

上述分类反映了某些物质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科学证据强度,但并不表明在给定的暴露水平或暴露途径下癌症发生的风险程度。

问题来了

加了阿斯巴甜的食物还能吃吗

俗话说的好,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当讨论与健康的关系时,必须结合剂量来谈论,因为所有食物的过量摄入对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则重申了40mg/kg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 200 或 300 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 70 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 9-14 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所以,像添加了阿斯巴甜的可乐、口香糖等,偶尔适量品尝,还是没有问题的。

注意!这些人群

不适合摄入太多人造甜味剂

阿斯巴甜最开始被发明出来时,是作为一种人造甜味剂,来代替蔗糖和葡萄糖,作为糖尿病人和肥胖病人的糖代品。

阿斯巴甜这种“人造甜味剂”在既能满足口感同时,又能避免给身体带来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看起来无害。

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建议摄入太多的阿巴斯甜。想要通过饮用添加了阿斯巴甜的“无糖”、“低糖”饮料来减肥、避免糖尿病,更是会适得其反。

除了糖尿病患者,以下人群也不适宜摄入人造甜味剂:

1

人造甜味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

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9%相关。在不摄入人造甜味剂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314人患心血管疾病;在摄入量较高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346人患心血管疾病。

2

人造甜味剂与脑血管疾病风险更加显著

人造甜味剂总摄入量与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更显著,高18%。在不摄入人造甜味剂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150人患脑血管疾病,然而在摄入量较高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195人患脑血管疾病。

3

不同人造甜味剂,疾病风险不同

对人造甜味剂分类研究发现,阿斯巴甜的摄入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17%相关,乙酰磺胺酸钾和三氯蔗糖与冠心病风险增加40%和31%相关。其中,三氯蔗糖与冠心病风险显著相关。

所以,小康妹儿还是觉得,喝了这么多饮料,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最健康的饮品,还是白开水!

编辑 | 醒醒

来源 | 综合红星新闻、健康时报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