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李宇欣
综合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红星新闻
全文共3402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部分家长可能还记得,三年前,湖南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绩选择了北大考古学专业,当时,不少人为之叹息,觉得如此高分却选择“冷门”专业,实在可惜,甚至担心她未来不好找工作、“没钱途”。
但时过境迁,随着各种博物馆、文博类节目不断出圈,以及近年来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持续升温,一向冷门的考古相关专业从偏门走向热门,并逐渐得到年轻大学生们的喜爱。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曾参与发布的一份《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人文专业方向,学生最感兴趣的前3个专业分别是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
政策也在不断释放利好。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备文物保护学科体系,列入“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13家高等院校的考古学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57%。同时,各级文物保护和考古机构编制持续增加,文物考古事业单位的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大幅提高。都说专业的冷热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回会轮到考古相关专业了吗?![]()
为什么会选择考古、文物类专业?澎湃新闻曾经对话过几位考生。云南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安徽考生张圣娴的第一志愿。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她坦言,自己对历史感兴趣,而且喜欢文物修复的过程,“看到残破的老物件在手中被修复,会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高三考生苏席则是从初中时起,就对博物馆、文物、古人传记等有历史感的事物有浓厚兴趣,喜欢通过历史文物,想象和感知跨越几百上千年的情感以及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为了将热爱照进现实,17岁的她,在征求父母同意后,将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作为高考第一志愿。河南理科考生关玥的目标是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因此,填报志愿时,关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填报志愿前,亲戚朋友都劝她学电气工程自动化类专业,原因是就业机会更多。亲戚们也不理解,“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面对亲友的疑问,关玥没有动摇,她清楚地记得,高中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湖南女孩钟芳蓉,坚定选择考古专业的故事以及“敦煌女儿”樊锦诗在《厮守,一眼千年》一文中写下的一句话:“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年轻人,面对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对苍茫戈壁的寂寞,披星戴月,前赴后继……”但很显然,要学好一门专业,光有兴趣是不够的。那么,考古学起来是不是很辛苦?传说中的“天天跑工地、挖泥巴”是真的吗?是像《盗墓笔记》那么刺激吗?确实,下田野参加实习或进行科研,是考古专业学生绕不开的话题。武汉大学考古学博士王清荔介绍,考古这个专业要学的东西绝对不是想象中的“看文物、逛博物馆”那么简单。比如,大多考古院系会开设断代考古、田野考古、考古绘图、文物摄影等课程,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都不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传说中的“工地挖泥巴”也所言非虚。王清荔说,扛着洛阳铲、铲土、运土,并对挖出来的土“望闻问切”,这些都是考古的日常。而且,也不是每次“挖泥巴”都能有重大考古发现,有时只能挖到一些价值不大的器物,大多数时候更是一无所获。2018年考古工作人员对海昏侯墓园五号墓的内棺进行清理工作,图源新华社想到以后可能去田野“下工地”,苏席说自己确实有些害怕,不过,与其被“拴在”不喜欢的专业和职位上,她更愿意为喜欢的专业付出辛劳和汗水。“学什么专业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什么不去选择喜欢的专业?”不过,考古以前被冷落,辛苦还不是最主要原因。很多人都担心:学了考古,到底好不好找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表示,考古及相关专业虽然属于相对冷门专业,但是就业并不差,工作也相对稳定。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相比2012年的3069家,增长了1倍多。文旅部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加强考古学科和队伍建设,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杜正贤对考古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有信心,“目前,全国一年考古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生仅2000人左右,而全国考古学专业机构的人才需求量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报考此类专业,已经不仅是单纯地为爱发电,而是有现实条件作为支撑。”杜正贤提到的人才短缺,到底有多短缺?就连声名在外的敦煌研究院都招不到人。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报名比例达到68:1,但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近几年招聘岗位却不减反增,岗位总是空缺,少有考公人问津。![]()
除了敦煌研究院,其他省市的相关领域也在喊“缺人”。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曾表示,我国不可移动的文物是76.7万处,国有的可移动文物1.08亿件,但是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17.57万人。一些文物的大市大县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力量还是比较欠缺的,主要是和海量的不可移动、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相比,17.57万从业人员捉襟见肘。至于背后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认为主要存在两点。一方面在报考端,考古作为冷门专业,不只是招生规模小,还有一些同学及家长因担心“冷门”就业等而放弃报考。即便报考了,考古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还面临“转专业”“大类招生分流”等考验。因此,在曹斌看来,要摆脱考古人才短缺困境,给予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足够的支持是必要的前提。而另一方面,由于考古专业的特殊性,部分用人单位在用人选择上,往往侧重本科阶段就是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而因为兴趣等因素硕士才攻读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在求职时则可能“冷遇”。如何解决人才缺口?浙江省用事实证明,只要培养跟上了,填补人才缺口或许只是时间问题。2021年6月,为弥补浙江考古人才的缺乏,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成立,并聘请数位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毕业生担任教师。在2022年高考中,该校考古学专业招收30个考生中,最高分620分,最低分588分,平均分596.2分,成为浙大城市学院所有专业中,平均分仅次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第二高分专业。一个成立不久的考古学专业收分都如此不俗,那些老牌的考古学专业又表现如何呢?
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考古学专业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吉林大学。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查询发现,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在四川本科招生时都属于大类招生。不过,吉林大学的考古学(含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近4年(2019年至2022年)在四川都录取两到三人,目前文科收分都相对稳定,录取位次在1000位左右。培养跟上了,就业端也得跟上。7月28日,利好政策就来了。当天,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从6个方面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李群专门提到了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和考古机构编制持续增加,文物考古事业单位的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大幅提高。文物保护学科体系逐步完备,列入“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13家高等院校的考古学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57%,“文物”“文物科学与技术”等学位设置取得很大进展,文化遗产大学的筹备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这13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说起考古专业,北大考古专业必须要提。北大不仅是最早开设考古的院校,而且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
除了北大之外,还有24所国内高校开设考古学学科,其中,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考古专业实力都很强。
以下这份表格,来自《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所,可以供家长和考生们参考。
![]()
你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考古吗?欢迎评论区交流~
700分学霸们的小学初中在哪读的?这组随机统计太有意思了
成都“二四七九”四所学校校领导职务有变(最新校领导名单盘点)
中考复盘丨志愿填报不要只听学校报的咨询线,今天我们来看看差距
毕业就包分配、带编制的大学专业还有吗?有!而且今年竞争激烈
越来越多高中生参与这项竞争,今年四川总共录取了3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