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预兆
一个人说没就没
这好像是很多人的猝死的印象
但,心脏骤停前30天
身体就发出了“警告”
心脏骤停前有预兆
男女症状还不同
近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数字健康》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通过对1672名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一半经历过心脏骤停的人在24小时前都有明显的预兆,并且男女症状有所差异:
男性主要以胸疼为主,女性主要以呼吸症状为主,觉得气不够用,容易喘气。但两者都会出现异常出汗,短时间内意识丧失,眼前发黑或者昏厥倒地的情况。
为什么会有所区别?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剑雄医生解释到:
女性对疼痛的忍耐力更强,对疼痛的感知没有男性明显,但对于气体窒息感、心慌气紧、呼吸不畅等症状会更敏感。
因此,当女性出现莫名原因的气紧,男性出现胸痛,都应该引起重视。
身体最早1个月发出提醒
此外,该研究将心脏骤停的大部分原因归结为冠心病,它从最开始的缺血到血栓增加变大再到堵塞血管,最终引发了心脏骤停。
如果心脏骤停没有抢救成功,就成了大众熟知的“猝死”,而中国死于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猝死。
但是心脏骤停并不是毫无征兆,身体最早可能在1个月前就有过提醒。
身体预警
如果出现胸闷、呼吸不畅,上腹部疼痛,不明原因的牙齿疼,尤其是下牙床,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异常出汗或者是短暂的昏厥,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预警。
从预警到发病前,这种症状会逐步加重,出现频率也会更高。
黄金4分钟内
这样做,存活率提升至70%
当心脏停跳时,会出现这三种表现:
1. 意识丧失:交流没有任何反应;
2. 呼吸停止:侧面观察胸腹和腹部,没有出现起伏;
3. 心跳停止:大动脉没有波动。
三者同时出现,意味着出现了心脏骤停。人体全身的组织器官都会缺血缺氧,其中最不耐受的是我们的大脑。如果4-6分钟之内没有施救,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或者造成生命的终结。
但在心脏停跳的4分钟内,采取对应的措施,有极大的几率挽救患者性命:
急救措施
1.保持气道通畅:若患者口中有异物或者假牙,要将其抠出,将下颌向前抬起,使其呼吸道通畅;
2.进行心肺复苏:双手掌平放在胸骨下方(两乳头连线中点),连续按下至少5cm深度,以每分钟100到120次的速度进行按压。保持正确的力度和节奏,确保胸廓充分回弹;
3.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为患者使用AED。
如果在4分钟之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同时正确使用AED除颤,可使患者存活率提升到70%以上。
不同年龄段
预防重点有差异
40岁是健康的1条分界线,不同的群体发生心脏骤停的原因不同,预防重点也有所区别:
40岁以上:按时体检
人过40岁以后,应该对自己的健康有大致的判断,比如是否有多重危险因素、当前的心脏结构功能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果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可以通过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40岁以下:纠正不良习惯
熬夜、酗酒、失眠、打鼾等都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尤其是打鼾,它会使整个睡眠过程都处于缺氧的状态,第二天为了维持觉醒,会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非常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不能过度透支健康。保持愉悦心情,纠正不良习惯,做好疾病筛查,才是健康长寿的“秘密武器”。
本期科普医生本
医生简介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仁济心脏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健委临床技能名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都市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9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擅长冠脉介入、心脏起搏及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及高血压介入治疗,从事心脏介入治疗27年,在成都地区率先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脉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顽固性高血压介入治疗,反常栓塞的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新技术。
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庆云院区、周四下午龙潭院区
编辑 | 吞吞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thelancet.com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本文为「四川名医」原创,欢迎转载~
需转载请评论区留言或添加客服(scmy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