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期间,“蓉宝”大熊猫机器人亮相颁奖仪式,除了为获胜者送上大运奖牌,大熊猫机器人还具备应急功能,能及时将急救工具送至呼叫地点。成都大运会期间,一系列科技元素让世界看见成都的“绿色、智慧、活力、共享”,这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发展的一面镜子。
摄影/张翔升
克拉拉,作为赛博科幻作品中典型的AI形象为人熟知。在石黑一雄的长篇科幻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中,她是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用极高的推理和共情能力观察着人类社会的千变万化,也探寻着“什么是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克拉拉的故事,让人想起2001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电影《人工智能》,被输入情感情绪的机器男孩大卫,在漫长的时空中坚持梦想、找寻母爱,渴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科技的发展会将人类带向何处?除了科幻作品中的大胆猜测,在客观世界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想象、探索和应用也逐渐走入更广阔的天地,且实实在在地落在现实中,改变和作用着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未来。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各国宇航员都只说母语,却并不影响交流,他们佩戴的“同传耳机”让彼此交流非常顺畅。刚刚结束的成都大运会上,大运村欢迎中心就采用了智能翻译对讲系统,一个个小小的“黑盒子”结合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等多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健儿提供了83种语言在线互译、文本转换和语音合成服务,实现了沟通无边界。
脑袋圆圆的,大眼睛忽闪忽闪……颁奖仪式上,可爱的“蓉宝”大熊猫机器人为获胜者送上大运奖牌。除了颁奖,“蓉宝”大熊猫机器人还具备应急功能,能及时将急救工具送至呼叫地点。科技与体育一样,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成都大运会期间,从开幕式到赛项进程,一系列科技元素让世界看见成都的“绿色、智慧、活力、共享”,这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发展的一面镜子。
2020年,成都获批中国西部首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2022年又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今年,科技部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批复通知,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成功入选。在25个获批城市中,只有北京和成都分别有两家获批。
这些算力平台如何与生活发生关联?在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不少机器人已形成样机或已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其中,一款云物联手部康复机器人依托成都智算中心充沛的算力资源,能更精准地感知用户意图,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让城市发展“有勇有谋更有智”。成都不断释放其科技创新魅力,并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交融,渗透在城市的在地日常,体现出一种“反差美感”。城市中心,大慈寺与太古里比邻,一侧是始于魏晋的千年古刹,留下岁月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侧是摩登潮流的现代街区,充满熙熙攘攘的热闹繁荣。锦江之上,夜游的船舶驶入千年古都的古今画卷,城市记忆与国际面孔融为一体,让成都更显“赛博朋克”气质。
科幻≠幻想,而是一种等待被实现的科学展望,是正在变为现实的超前想象。中国科幻年,从成都出发。今年10月,世界科幻大会的来临将展现成都的“科幻面孔”。而今,雨果奖入围名单已公布,城市科幻氛围已拉满,成都将再次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人工智能》故事里的克拉拉始终保持着对太阳的坚定信仰,追逐内心的光亮,也为周围的人带来温和的暖意。她所意味着的科技力量正在作用于人,温暖于人。
其实,如同《山海经》中极富浪漫色彩、又充满勇气担当的“夸父逐日”,现代人类又何尝不是走在“新时代的夸父”路上,朝着科技创新的“太阳”,一步一个脚印,艰难且坚定地前行。
摘自《天府文化》2023年9月刊
都江堰的水流去哪里了?
当“95后”篾匠把道明竹编送上热搜
一百年间,成都人都在哪里看电影
世界美食之都的自我修养——小吃篇
如果你要夜游锦江,就不能只游锦江
和新媒体编辑部成为朋友,
还剩一步,
立刻扫码,
加入社群第一时间获取线上线下活动信息!
出品人 | 达海 总策划 | 严光辉
审校 | 陈其飞 谭傢予 排版设计 | 周蓁
只需两步,设为星标
▼
▼
右下角可以 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