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杀机四伏,读懂万里江山

成都商报TMT发布 2023-10-21 15:28

成都商报TMT发布

成都商报TMT发布平台

>

今年暮春,我携全家顺着长江,烟花三月下江南。
去探访了暌违10多年的叶兆言老师。流氓兔头次见到文坛大家,很是激动,以小记者身份采访了叶老师,然后随手掏出了一张寒碜的A4纸,请他签字。叶兆言老师写下的第一句是:不要好好学习。我头发都竖了起来,心想完蛋了,以后我若督促流氓兔努力学习,他拿这句话来当挡箭牌,那可如何是好。
老叶不徐不疾,又写下第二句:仍然天天向上。
他解释道:不要像乖孩子一样去按照大人的套路和命令去读书,那没出息。得按自己的天性和兴趣去读书,去学习。
老叶随和谦逊,但谈吐总是峰回路转。2006年我在搜狐直播间里采访他,当时他说:对于作家而言,才华是最不重要的。当时我就愣住了,谁都知道才华对写作太重要了,没那天分,哪能写出好文章?接着他又说:才华是作家的基本门槛,这是必备素质,不值得炫耀和自矜,而决定一个作家毕生成就的,是努力勤奋。
那天在长江边,我们去往餐馆,走在和煦的春风里,叶太月华姐向我抱怨:叶兆言和他父亲叶至诚一样,太耿直,容易冒犯人。叶至诚回小学母校演讲,上来就说:如今学校都兴评三好学生,我看没什么意义,三好生也就一两个,大家挤破头去争这个没意思,多数孩子们的人生,不应被这个标准框定。台下的校长老师脸色都变了,但叶至诚是著名编剧和作家,没人能吭声。几十年后,叶兆言到同一个小学演讲,也是同样的腔调:小朋友们,不要对老师的话唯命是从,老师的话未必是绝对真理。台下的校领导也是一脸愕然,目瞪口呆。
但这些离经叛道之语,却是被德先生和赛先生熏陶过的,民国之风。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月华姐还跟我说了一桩陈年旧事。话说当年,她家的叶子小时候作文老是让老师看不顺眼,分数低,老师几番改造未遂,来气了:你爸是大作家,让他教你写作文吧。叶兆言只好亲自出马。这下可好,没教之前叶子的作文只是分数不高,叶老爹亲自下场辅导之后,作文直接不及格了。
这真是超级黑色幽默。你说老叶不懂作文吧,那不可能,你说叶子没有写作天赋吧,她是少年成名的作家,10多岁就出了很多本书,一直读到复旦文学博士,当过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和东京大学访问学者,如今是南京大学教比较文学的副教授,你觉得她会是学渣?
想起老叶头疼的样子,我就发笑。这其实是两种评价体系的冲突,老叶对女儿的教导,肯定是按照文学作品的方向去写的,人物要真实,有血有肉,有优缺点;而中国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人物非黑即白,要么高大全,要么杀千刀,凡事都必须升华,东风必须压倒西风。
我是个很鸡贼的人,打小就知道两者的区别。童年时读过许多书,我当然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才是好的,但我更知道如何获得作文高分,那就是编造——我曾经无数次拾金不昧、扶老人过街,无数次做了坏事但被老师或同学的高尚举动感化,比如小明向我借墨水我不给,后来考试的时候我没墨了他却挤出最后几滴墨水令我泪眼模糊,我其实不是个爱哭的小孩,但在作文里总是哭,比如深夜经过老师窗前时发现她还在批改作业,此处必须有热泪盈眶。
许多年后,当我也成为一名作家,就再也不写那些连自己都恶心的作文了。换个角度,倘若我还写着那些文字,也不会有人认为我是个作家。
我也不再读假大空的书。说到书,又想起叶兆言老师家的书柜,那真是多得吓人,从客厅到书房都是。听说他老房子里还有许多,甚至还有不少旧时的绝版书籍,他嫌碍地方,没地方放,直接卖废品了。我听着都心疼。
他家的书,随手抽出一本,可能就是巴金、杨绛的签名本。他的祖父叶圣陶、父亲叶至诚,包括他自己,见证了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交集过的名家太多,一本签名书,在我们眼里稀缺,在他眼里却寻常。
所以老叶是很澹泊的,在他看来,书就是书,当内容被读者看完,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进废纸堆了。至于作者签名之类的附着物,他并不在意,毕竟他自己也经常签名。
说到签名这事,几个月以来我也在干,去过许多城,签过许多名。许多读者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他们喜欢我的文字,但流氓原这样的老宅男,不易在苍茫人世里逢见,所以能合个影索个字便很开心。但是,与书相比,签名确实毫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本书给你带来的灵魂相通,让你知道,在世道的斜风细雨下,在长夜的寂静无声里,原来也有人和你一样坐在黑暗里沉思,或流泪。自从2011年出了三部曲之后,其实我对出书就没了兴趣,虽然我的文稿足够再出新的三部曲。这不是凡尔赛,出过书的人都明白,头次出书时跟头次结婚进洞房一样,激动得手足无措,第二次出书就跟二婚一般,轻车熟路地走个流程,但还是有轻微的惊喜,对洞房有小剂量的渴望,到了第三次,完全麻木,成了出台的提线木偶,就算进了洞房,也是纳头便睡。我的许多文字流传甚广,早已完成了传播价值。但当年三部曲的责编徐蕙蕙巧舌如簧,说文章嘛,总还是要结集传世,再不济,读者买了以后在旧书网上都能溢价卖出——此时她总是举例说我那三部曲二三十元一本的书后来在孔网上卖七八百。架不住这媒婆的说项,我说好吧,你找个主题精选一批文章出一本书吧。她的电脑里有我上百万字的文稿,然后就漫山遍野拱白菜去了。多年前徐蕙蕙想出我的新三部曲,当时其中一本的预定书名是《海绵体是自由的》,超级劲爆,这必须咔嚓。这次出新书,原定书名是《一根不甘寂寞的舌头》,够骚浪贱,不过又被咔嚓了。最后斟酌再三,定的是佛系的《与尘世相爱》,而且把儿童不宜的某些段落去掉了。所以,这是我出的第一本,能让所有读者带着孩子一起看的书。
话说10多年前,我的老搭档、某报社长是把我的三部曲拿到乡下老家,警惕地锁进了柜子里,就怕他那上中学的宝贝女儿看到。
我是真的不黄了。一是年纪渐长,满头白发,再说黄段子有为老不尊之嫌,二是这些年经历了世道苍黄,生离死别,亦无心绪再倚栏调笑。如今只写人海里的浮沉与唏嘘。
大概因为浪子回头,因为老少咸宜,我的新书《与尘世相爱》入选了拼多多读书月的百亿补贴重点书单。

这个读书月挺好的,有2700家出版社和渠道商进驻,为读者提供正版平价新书。读书月已经进行到了第六季,主题是“知识普惠”,大量经典书籍在高额补贴之下,以亲民价格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补贴价格让我都羡慕,我的新书价格居然是16.7元,我身为作者,从出版方都拿不到这么优惠的价格。
吾友历史学者张明扬,曾对拼多多“为你读书”活动捐赠的贵州毕节山区孩子说:阅读是我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完全可以由自己把控的几件事之一,也将是真正决定你未来是谁的关键因素,你想开启一个怎样的人生,决定权在你即将打开的那些书中。
看一本好书,便是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
顺手荐几本百亿补贴计划里的好书。

一、《食菌记》

请原谅我此刻的不端庄。我是一看到这书名,就想起了躺板板,以及吃菌之后幻觉中冒出的各种小人,然后就想哈哈大笑。作者柳开林,云南人,野生菌爱好者,对世界各种菌类的食用历史和文化有很深研究。要当这类达人,估计没少听到牛啊羊啊狗啊猫啊跟他彻夜倾谈,能跟历代先贤都握过手、喝过酒的,也就他了。
本书定价88元,旗舰店拼单价27.5元。

二、《天使望故乡》

前不久,有一个叫“天使望故乡”的文化类公号向我约稿,写今生今世与长江流域的缘分。之后我去常德紫菱图书馆做新书讲座,在馆里发现了这本书,终于明白了那个公号名称的来历。
小说以南方小城的孩子成长经历为主线,主角尤金不断体悟到故乡小城的狭隘和闭塞,拼命试图逃离。这不正是三十年前的我么?我新书里收录的《丧家犬停止乡愁》,正是同样的心绪。
作者沃尔夫说:我打算把我的灵魂拧在纸上,把一切和盘托出。我将来也想写一部这样的小说。
本书定价108,补贴价51.7。

三、《结婚由我》

上野千鹤子大名鼎鼎,不必赘言。

我对她部分认同,并不赞同她的所有观点。但是婚育自由权,我是非常赞同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有选择是否结婚和生育的权利,这本应是天赋人权。只要不违背法律和基本伦理,我们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人没有资格杯葛。对于女人,我的子宫我做主,对于男人,我的前列腺我做主。

本书定价35,拼团价11.5元。

四、《容忍与自由》

我一直认为,若是希望通向光明之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胡适。
为什么?这得写几千字才能说清。所以我就不说了。
如果说鲁迅是深刻锋利的,那么,胡适就是辽阔、悲悯、平和的,他对现代文明的领悟最深刻。没有足够的人生积淀,你读不懂胡适。此书定价25,拼单价9.9。


五、《与尘世相爱》

照例进入刘老汉卖瓜环节。
有些读者说:这不像以前的刘原了。这确实不是少年孟浪的我了,当年的我狂狷、机巧、喜欢抖小聪明,不黄不足以平民愤,像山坡上一根特立独行的小蘑菇,而如今的我,寂静,洞察,心里流动的火苗只有自己知道,如同荒原上不露声色的老树。
从前喜欢华丽丽的剑法,恨不得每句话都剜痛读者的内心,老来渐渐拙朴,用钝刀慢慢割着人生的悲喜,在深夜篝火上慢条斯理地烤,这是正常的进化论。我照旧有锋芒,只是藏得更深了。若以自己的文学审美,我更喜欢老来的文字。年轻时的原叔,扮田伯光,扮柳永,苍老后的原叔,只学李叔同。
许多读者说:谢谢你的文字陪伴过我们的青春。
我却想说:谢谢你们20多年来对我文字的等待,鼓舞着我在无数长夜里继续写作。我们彼此见证凉薄岁月里的残忍和孤独,一起在无边的夜雾中变老。
本书定价56元,拼单价16.7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入多多读书月专区下单购买以上书籍。
话说,在南京时,流氓兔曾经问叶兆言伯伯:有哪些书是必须读的?
老叶说:没有,一本也没有。世界上并没有哪本书,让你读了之后就能醍醐灌顶脱胎换骨。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视角,都建立在你读过的无数本书上面,很难说出哪本书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读多一些,读杂一些,永远是有裨益的。
百年叶家出了四代作家,在中国绝无仅有。这样宽松开放的读书风气,想不出文人都难。叶兆言写《1937年的爱情》时,从南京的档案馆图书馆里搜罗到的资料,摞起来已经大大超过他的身高。前不久读他的《南京传》,只读了几十页,我的汗就下来了,因为我没能力这般博学强记信手拈来,这书太渊博了,而且三观超正。《南京传》写的哪是一城一池,分明是写千古兴亡。可能是出版社没设立旗舰店,这本书没进入百亿补贴书单,但拼多多上有,这是必须隆重推荐的一本好书,读懂了千年金陵,就能读懂千年中华史。
每一本书,都不是灯塔。灯塔是个令人反胃的词。
书是尘世里与我们有一面之缘的朋友,与它攀谈,听它讲述,我们遂渐渐知道世界原来还有另一面,还有更多自己未曾抵达的领域。书里有刀光剑影,有山河岁月,它让我们知晓人世间的一切。读书多的人是谦卑的,也是辽阔的,他见得熙熙攘攘,也见得浊浪滔天,他的心里,有端然和安宁。
而我们今生的福祉,也只剩孤灯下静静的阅读,这是我们与喧哗众生区分开来的惟一方式。


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