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3年“成都高新学子活力成长嘉年华暨成都高新区第十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顺利闭幕。本次运动会,高新区超过60所学校的同学们齐聚高新实验中学,展开了多个项目的角逐。在本次运动会上,成都石室天府中学的同学们再创佳绩,获得了高中团体二等奖,初中团体一等奖的优秀成绩。
其中,学校高三二班的高子瑞获得高中组男子跳高第一名,初三八班的张驰一度获得初中男子实心球第一名。学校八年级12班的王锦雯同学,在初中组女子400米的比赛中,以1分02秒32的成绩(达国家二级水平),获得第一名并打破了区运会记录。在初中组女子800米比赛中,又以2分36秒50的成绩,打破区运会记录并获得第一名。
王锦雯
两度夺冠 一跑惊人
两破区记录的王锦雯可谓是“一跑惊人”,这是她进入中学后参加区运动会的这两个项目连续两年夺冠。比赛现场,站上跑道的王锦雯就相当引人注目,1米76的身高让她比同龄人高出了一大截。比赛前,她还跟学校带队老师说,有点小紧张,结果,跑起来后,现场观赛的同学们感叹“比别人远出一大截”。400米跑出了1分02秒32,王锦雯对这个成绩表示很满意,相比她的平时训练,是她最好的成绩。因为400米的表现,她对800米也有信心了,最终也再次顺利地打破了区记录。
王锦雯两项破纪录成绩
据王锦雯说,她参加田径的专业训练时间大约一年。小学时,她曾经在学校练过跳高,后来因为受伤就中断了。在6年级时,她第一次尝试以400米和800米项目参加了高新区16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并意外地获得了小学甲组400米第五名和800米第七名的成绩。升入初中后第一个学期,学校的运动会如期召开。老师知道她小学时有过田径训练的经历,动员她参赛,结果,一跑就跑出了校运动会的400米和800米冠军,400米破校记录,在随后的17届高新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又意外地获得了初中女子400米、800米双冠军,随后开始接受正式的田径项目训练。
体育训练的辛苦是可以想象的,对此,王锦雯的妈妈说,正式参加田径训练的这一年来,孩子比他们的态度更坚决。有时候,他们都在想,会不会很辛苦,结果王锦雯自己倒不在意。不同于平时每周两天的训练,暑假是集中训练,而夏天炎热,多雨水,有时候训练会遇上暴雨,王锦雯淋着大雨照常跑。
还有一个更意外的是,400米和800米还不是王锦雯的主攻项目。她的主攻项目,其实是400米栏,目标是2024年成都市运动会。据了解,这个项目目前同龄在训练的人才相对来说不多,王锦雯很有竞争力。而对于未来的发展,王锦雯的妈妈说,首先以孩子意愿为先,如果她愿意发展体育特长,家长肯定支持,“孩子目前学习训练基本上做到了两不耽误,也不存在需要抉择的问题。”
体教融合 五育并举
因为同学们的优秀表现,在本次运动会上,成都石室天府中学获得了高中团体二等奖,初中团体一等奖的成绩。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和体育人才培养,学校实行的是“体教融合”的策略。就在今年的8月28日,学校获评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认定的“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称号。
王锦雯说,她平时在学校的训练时间,是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课,以及周六上午的训练,占用的时间并不多。据了解,学校的体育课安排,初中班级每周4节体育课,高中班级每周2节体育课。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也有很多体育类社团,比如健美操、武术、轮滑、击剑等。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学生也可以自己举荐社团。如果校内师资不匹配的,学校就外聘师资。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同学,学校目前有2支专业特长队伍,包括垒球、游泳,这两支队伍在成立的这些年里,给上级部门乃至国家队输送了不少人才。以垒球为例,为了在校内普及垒球运动,学校自编了垒球校本课程、课程讲义,制订模块计划、课时计划,原创了垒球课间操,制订垒球体育模块课程,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垒球赛场一展英姿,大大拓宽了覆盖的学生群体。
本届亚运会女子垒球项目,石室天府中学毕业生任敏和她的队友们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一枚银牌
学校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体育课模式,那就是模块化体育课。高中年级始终坚持模块选项上课,为适应体育新中考改革,初三年级也采用模块选项上课。模块化就是以项目(模块)为依据,例如田径(短跑、中长跑)、垒球、篮球、足球、游泳等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上课,而不再是以行政班为单位的传统体育课程(初一、初二按行政班上课)。
此外,学校还组织班级自编课间操进行比赛,指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就以王锦雯为例,据她的班主任兰晓玲介绍,除了周三、周六的训练,她日常上课跟同学们没有任何区别,也因此,她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耽误基本都保持在年级100名以内。
红星新闻记者 樊英
图由受访者及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