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成都-重庆-德阳-宜宾四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阶段成果展示交流研讨活动在成都市玉林中学举行。本次交流研讨活动主题为“数字赋能创新应用,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将共同探讨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分享各地的优秀实践经验,为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成都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2022年5月,成都召开2022年“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工作推进会,公布了成都市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遴选设立的10个先导区和100所示范校。
目前,随着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服务课堂教学的场景在成都各个学校中不断出现。例如,成都市实验中学就借助人工智能(学校录播室安装的课堂交互行为分析系统)实时监控和各类数据统计,客观反馈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的课堂教学数据+人工实录切片评价数据,生成更加准确的教师课堂教学报告,提出诊断性的改进方案。
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利用5G技术构建的智慧教育模式也正在实施。学校通过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可以快速获得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体育视频分析,进而精准地反馈出学生在做运动的时候各种姿势运动参数的数据,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体育教学进行指导,也可以方便学生自助学习提高。同时,在数据的指导下,教师分层教学成为可能,课后学生可以随时调取课堂数据学习观看、老师可针对性布置作业等。
实际上,信息化技术在服务课堂教学开展的同时,也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助力。作为“成都高新区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校”,成都市玉林中学便按照区域“教研培”一体化智慧研修顶层设计,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形成了“像设计教学一样设计研修”的研修文化,不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导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在8日下午举行的展示交流活动中,来自成都、重庆、德阳、宜宾四地教育相关人员,围绕“数字赋能智慧教学”“数字赋能智能研修”“数字赋能区域教育”“数字赋能学校管理”四个专题,开展了相关交流讨论,展示四地的实验阶段性成果。
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