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成都音乐之都建设,主打“民族唱法”与“民族男高音”的教学品牌,凸显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民族声乐的教育优势,3月16日,第五届郁钧剑民族声乐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北京昆园学堂举行。
本届高研班原计划招收40名正式学员,20名旁听学员,到报名截止共收到了126名正式学员和36名旁听学员的报名信息,为保证每位学员都能“一对一”教学,本届最终录取80名正式学员,不增设旁听学员。这80名学员几乎都来自国内各大专业音乐学院,百分之八十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历。
开班仪式上,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表示,较之前的四届高研班,本届高研班除了邀请到著名教育家、歌唱家进行专题讲座外,他将对学员们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为学员们讲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两种不同训练体系与审美标准、语言决定唱法、基音决定音质等多项内容,让每一位学员都学有所获。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小骥谈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与音乐产业的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人工智能赋能音乐,其在丰富音乐创作路径、降低资金需求、提高创作效率、促进音乐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学习使用人工智能的工具为自己提供更大的便利;从坚定文化自信来讲,要为建立中国民歌数据库,让人工智能理解中国民歌、演绎好中国民歌做出应有贡献。”
据悉,郁钧剑民族声乐高级研修班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培养了近300名学员,近年来已有10名高研班和公益教室的同学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9名同学获得文旅部文化展演优秀奖,4名同学获得2023年文旅部“全国新时代声乐领军人才”称号。
红星新闻记者 李宇欣
图源中国-东盟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