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握国民级应用支付宝后,9月5日,蚂蚁集团在外滩大会官宣重磅消息,上新国内首个服务型AI独立App“支小宝”。为什么要做一款独立的App?横空出世的AI练习生支小宝有哪些未来的布局?蚂蚁集团大模型应用负责人顾进捷、支付宝智能助理负责人王翼飞等多位“支小宝”产品团队,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了“支小宝”的一系列话题。
为什么要开发一款独立的App应用?
支小宝的后台是蚂蚁百灵大模型,前端连接的是支付宝多年布局的生活场景生态,主打两类功能“你说我办”和“智能陪伴”。记者打开App,它看起来是一个新的语言交互入口,比如你对它说,“我要坐公交”,它在短暂思考后能调用出公交乘车码,这对很多习惯了语音交互的老年人是利好。如果说推荐周边的吃喝玩乐,也会马上跳转出来推荐的一些餐厅,下单星巴克咖啡也可以动动嘴巴,就能送货上门,早上起来就可以阅读一些新闻和提供最近的共享单车。
“支小宝”主界面“此刻”、“对话”和“智能体”三个功能页面,其中,“对话”是基于聊天,解答生活问题、推送服务卡片;“此刻”是基于日常习惯及使用场景,主动推荐专属服务;“智能体”是针对专业的问题,让更专业的智能体来解决。
而随着用户使用频次的增加,“喂给”支小宝的行为数据越来越多时,它会记住使用习惯,智能化地依赖场景感知、时间感知做出相关的行为推荐。
为什么在将支小宝功能嵌入支付宝,并给予十分重要的下拉入口位置后,还要再单独开发一款App应用?“支付宝本身就是离你生活最近的服务型App,所以‘支小宝’是一个服务性的AI,这个逻辑是很顺的。”支付宝智能助理负责人王翼飞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本身功能庞大的支付宝,独立App提供了一个可以更灵活地重新定义自然语言指令逻辑的空间,用户既可以按照老习惯在支付宝中使用支小宝,也可以下载独立App,两端的使用体验正在趋同。现阶段团队最看重的并不是用户量数据,而是它能实际解决多少场景问题等。
为此,支付宝开放了后台开发平台“百宝箱”,前期邀约引入第三方开发者创建、上线专属智能体,按照城市和行业两条线推进,优先围绕生活中的高频场景需求完善服务链路。
实际上早在2018年,蚂蚁内部便启动立项要构建一个AI助理,起初代号为“安娜”——“支小宝”的前身。
支付宝团队表示,支付宝AI新产品接连落地的背后,是蚂蚁集团AI First战略的全面提速。2023年,蚂蚁自研的百灵大模型完成备案。过去两年,蚂蚁以支付宝为核心加速AI应用布局,将百灵大模型能力运用在出行、政务、医疗等超500个场景,服务亿级用户,日均调用量超2亿,日均处理千亿级Tokens。
实际上,过去半年多,“支小宝”经历了多轮品牌更迭,早前主要是一款AI金融管家。而在9月6日,支付宝还公布了“蚂小财”,新的AI助理,是之前AI金融管家的全新升级产品。
AI练习生出道 打造只花了两个月
蚂蚁集团大模型应用负责人顾进捷表示,“支小宝这个项目内部做了两个多月就打造出来了。”支小宝团队认为,成本大模型成本会下降,还在不断思考和创新,希望距离商业更近,用户规模大了之后,才说商业模式。
王翼飞认为,支付宝新尝试用支小宝,生态一定是开放的,就像美团团购进入支付宝小程序一样,未来将更加开放。支小宝主要是解决用户实际问题,未来可能成为一个入口,比如穿戴的设备或者和其他手机厂商的智能体一起合作。
他表示,目前做这款产品的聚焦点在于开放式会话之后,肯定有很多纬度可以询问,至少是可以帮用户做几件事情,才承认是个生活管家,因此要摸索出“管家感”。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是用户的体验流入和留存。支小宝团队强调,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支小宝会重视用户数据的保护和隐私安全。
此外,支小宝团队还指出,从定义上,“支小宝可能不止是一个单独的App”,而是给支付宝产生更多用户价值的产品。同时,团队还会积极对“支小宝”不断更新迭代,打磨更好,“我们还是会比较往前迈很大一步的”。
支小宝团队坦言,目前并不着急商业化,而立足于大家对这款产品的体验。其产品的商业化也拥有几个路径。比如,支小宝的服务与商业紧密结合,例如通过点咖啡等生活服务实现商业连接;以及包括与商业服务的连接和智能体之间的合作,和通过智能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匹配和推荐,从而促使探索智能体之间的互联互通,这可能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点;另外,团队认为,通过好的体验和产品自然会带动增长和商业机会。
说到与手机厂商可能存在的竞争,支小宝团队方面表示,未来一个“智能体”很难能统一江湖。实际上,最佳的创新App之间,应该是互联互通的,而智能体的互联互通也是一个需要行业去解决的问题,比如支小宝和小爱同学之间“互相聊天”。
所以,与手机厂商等也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大家一起都在想探索在手机厂商加App在AI这个时代有什么新的机会,手机厂商其实非常关注在它的开放生态里面解决生活服务问题,其实反而不是竞争状态,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新合作。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支小宝就像一个AI练习生出道,如何走进生活成为关键一步。国内目前没有日活用户超过千万的大模型,月活过千万的App只有两家,历经百模大战后,大家开始尝鲜,但AI真正走入生活,链接行业的还很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体(LLM-Based Agent),能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做出决策,并通过“执行器”采取行动。
业内人士分析,支付宝App本身就离生活更近,做一款服务型的AI独立App水到渠成,目前支付宝App端有下拉的入口,但有时候不熟悉支付宝板块的用户打开支付宝像走进一个魔方大厦,找不到这些服务,而现在有了支小宝,就像拥有了一个任意门可以打开自己想要的按钮和功能。
行业观察:智能体普及应用将是新角逐场
在本次外滩大会上,专家们总结的未来AI趋势,其中智能体是新型终端形态,孕育新一代超级平台成为最大亮点。机器变身数字伴侣、工作搭子、生活助手,有情绪有思考能办事,人人享用的智能体正成科技公司新角逐场。智能体协作、管理设计、具体场景中推理规划能力等技术,持续进化。
对于支小宝、蚂小财等引发的“智能体”的火热,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指出,按照最新的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数已经接近11亿人,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地区分布和受教育程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网民对于App的应用应该还是在相对初级阶段,甚至很多网民在一些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仍旧有待于突破人们对于数字技术使用和应用的门槛。
“智能体,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不仅仅是在工作层面,随着智能体的普及以及具身智能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得到更普遍的应用。”过去是场景数字化,未来是场景智能化,在这个领域会存在不少可挖掘的创新机会。
但如何与具体应用场景更好地结合,还需要在智能体协作及管理设计,以及智能推理能力在具体场景中的训练优化等环节进行更深度的训练和磨合。从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投资领域追捧的热点,智能体的普及应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红星新闻记者 胡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