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如何融合?这场研讨会在成都树德中学顺利举行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4-09-25 11:55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

>

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发布的新的大型语言模型的数量比前一年翻了一番,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公众使用,并对生产力提升和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正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引领着教育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9月24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研讨活动在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举行,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承办。

活动现场,树德中学的信息科技团队现场带来的一堂人工智能和传统文化融合课《星堆智韵之失忆的王》,不但让师生们现场时空穿越“对话”鱼凫王,更让人体会到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广阔应用空间。 

在致辞环节中,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刘涛提到,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正深刻改变着世界。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部署,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把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介绍,成都市树德中学作为成都市人工智能示范教育基地学校,学校信息科技中心始终着力于开发树德中学整全课程体系中的融创学习课程,打造融课堂,以学科融合理创融通,进而实现情志融生。目前,学校的信息科技团队已加入教育部创新应用实践项目课题研究,在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分享会进行发言交流,在澳门大学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上获得研究成果一等奖,与历史团队共同打造的《将军秋点兵》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全国典型课例,和思政团队呈现的融创课例《修本草纲目》,还在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评典型课例最高荣誉,与三星堆博物馆建立了智能文化课堂探索的合作关系。

“在遥远的古代,当星辰与大地尚未分明,三星堆这篇神秘的土地上,孕育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蜀文明。这里是神话和现实交织的梦幻之镜,古蜀国的灵魂所在。鱼凫王,正领导着他的子民勇敢地踏入禁忌之地、横跨千年时光记忆飘散,树德学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鱼凫王找回千年前的记忆.....”

研讨会现场,成都市树德中学信息科技团队首先带来了一堂人工智能和传统文化融合课《星堆智韵之失忆的王》,课程通过实验,掌握图像分类、卷积运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协作制作交付鱼凫王,用于识别三星堆文物的机器人,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蜀文明的工艺之精湛,文化之深邃,进而增强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成都市树德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长刘强介绍,通过让星堆之韵王的消失再登舞台,展示黄金面具下的古蜀之光,在AI技术的复原下激活文明历史的记忆,共筑这场跨越千年的数字文化奇迹科技与人文的交融,让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从科技教育侧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随着课程的举行,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不少老师在观看课程后纷纷谈到,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未来将加快推进科学教育创新发展的事业,因势而进,勇于探索。

随后,三星堆博物馆社教研学主管邹鹏还带来了《三星堆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主题讲座,他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考古发掘历程、三星堆文物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向师生们介绍三星堆历史文化和考古新发现等知识。考古发现的过程、出土的文物以及其文化内涵,让大家充分了解三星堆文明价值,及其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赵启军也带来了主题为《关于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的讲座,他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向同学们展示了当今社会的人工智能平民化。随后,他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伦理道德的思考和教育,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都需要充分考虑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最后,成都市教科院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曾月莹也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已然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触及了教育理念的核心,必将推动教育范式的根本性变革。然而,犹如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也给教育发展与变革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需要老师们重点关注。”

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成都市树德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需要,学校将继续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成为具有大眼界、大格局、大志向的综合型人才。 

文 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