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出台后,有了新的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那么,怎样打破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怎样实现跨学科育人?怎样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近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成都市体劳教育科学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在蓉举行。
以体育、劳动、科学为基点推进学科融合
启动仪式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清红指出,当前,我国亟需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教育目标也已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能力培养上。
那么,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转化,就要推进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与以往大家所熟悉的、常态化的学科相比较,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独特体现在哪?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清红
过去一年,罗清红观察到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涌现了诸多亮点,其中“科学教育+”引发罗清红的深度思考。在他看来,“科学教育+”的提出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深刻洞察,也是在为未来教育发展明确方向。
那么,该如何深入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效路径?罗清红表示,要以体育、劳动和科学三个学科为基点有效推进学科融合,以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体育教研员罗亚和表示,成都市体劳教育科学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关注学科融合,打破过去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鼓励教育者们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有效交叉融合。
在罗亚和看来,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过程中,教师最为关键。他呼吁,骨干教师要进一步挖掘所教学科的深度,发现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突破口与融合点,真正实现“跨”与“融”。
“教育工作者们要注重以某一学科为载体,把劳动、体育、科学实践融为一体,让所有老师参与到跨学科育人项目中,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跨学科实践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罗亚和表示,接下来,他们要以成都市体劳教育科学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开展教学研讨、实践与探究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实践的有效路径,引导大家设计一批优质的、可推广的、可复制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方案,培养出一批具有跨学科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
共同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新路径
那么,如何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组建跨学科融合教育团队,促进学科有效交叉融合?又该如何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与联系创新发展交叉学科项目,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武侯区磨子桥小学分校、金牛区全兴小学等学校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带领下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体劳融合教育是武侯区磨子桥小学分校跨学科融合教育的一大特色。2019年,该校明确了以体育劳动融合教学方向后,便依托20亩校园幸福农场,积极探索如何将农场劳动与体育课堂交叉融合教学。
两学科融合后,磨子桥小学分校创新性地开展了体育课堂模拟农场劳作的系列活动——用毽球模拟插秧苗,用弹力带和轮胎等体育器械模拟犁地等等。从体育课堂模拟农场劳作开始到从体育课堂移步到幸福农场实操,再到把体育大课间、体育运动会、体育课堂都搬进了农场,磨子桥小学分校开创出了独具特色的以体兴劳跨学科育人项目。
历经5年,磨子桥小学分校还延伸出了水田捕鱼课、定向越野课等特色课程。2023年,成都市体育与劳动实践现场研讨活动在该校举办,成都各区(市)县教研员、劳动老师、骨干教师到现场交流、学习。
金牛区全兴小学在15年的劳动实践中,始终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田园劳动”为教育特色。15年里,全兴小学从过去以劳动教育活动打造“1+N”劳动教育特色的1.0时代,跨入了借“劳动育人”促进“五育融合”的 2.0 时代。
今年3月,全兴小学走进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青龙湖湿地公园组织开展的“春回大地 探秘油菜花田”活动。该活动以油菜花田为桥梁,巧妙地融合了“劳动+体育+科学”三个学科内容,学生们不仅探索了植物色素的奥秘,还借助地图,运用阅读地图、方向判断、路线规划等技巧,依次按照地图上标记好的位置与提示完成了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员、综合实践教员肖慧看来,通过劳动实践、户外体育挑战与科学探究的深度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活动现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玲,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主任徐猛对以上的跨学科融合育人项目给予了肯定与评价。
此外,刘玲还带来了题为《跨学科学习的育人逻辑与实施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她深刻剖析了跨学科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作用,并系统阐述了跨学科学习从目标设定到教学方式变革的全流程。徐猛则带来主题为《跨学科学习的底层逻辑: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跨学科?》的专题讲座,讲座主题深刻揭示了跨学科学习的时代必要性与深远影响。
文 高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