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的第一年,日前,由俄罗斯科学院编撰、俄罗斯汉学泰斗季塔连科院士主编,四川大学主持翻译,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大型百科全书式海外中国学巨著《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新书发布暨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
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四川大学建校128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学校牵头组织翻译出版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以俄罗斯汉学家的独特视角,梳理和阐述了中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它的翻译出版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资源。“四川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亲近中国、热爱中国,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门立军在致辞中介绍了国家出版基金有关情况,他说,《中国精神文化大典》门类齐全、思想丰富,全面阐述了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水平,对中国学者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为跨文化学术对话和比较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认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的出版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新书正式发布。随后,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姚乐野、四川大学出版社社长侯宏虹分别向中俄友好协会、国家图书馆赠书。
在之后的出版研讨会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翻译工程”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编译委员会主编、四川大学刘亚丁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的翻译情况。他说,《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由60余人的翻译团队,按照“先学后译”等九种翻译辅助方法,历经八年才最终完成翻译工作。他指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等汉学著作改变了俄罗斯学术界重西方轻东方的偏向,东方文明在今天的俄罗斯逐渐走向学术中心。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在中俄文化年之际,《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的出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将为中俄文化对话、文明互鉴研究提供新的机遇。
四川大学出版社总编张宏辉代表出版社从“意义重大,高度重视”、“严格管理,稳步推进”、“借重专家力量,确保出版质量”、“尊重原貌,优化体例内容,再造精品”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出版情况。随后,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围绕新书的出版先后发言。
据悉,《中国精神文化大典》是由俄罗斯科学院编撰、俄罗斯汉学泰斗季塔连科院士主编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式的海外中国学巨著。俄文原版共6卷,分别为《哲学卷》《神话·宗教卷》《文学·语言文字卷》《历史思想·政治与法律文化卷》《科学·技术和军事思想·卫生和教育卷》《艺术卷》,于2006—2010年先后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出版公司出版,对从夏商周到21世纪之初的中国精神文化做了历史性和学理性的全面研究,对中国精神文化领域的主要观念、重要事件或事物、代表人物、经典文献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阐释,充分体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旨趣,具有评点中西、多维对话、互鉴交流的特点,代表了同期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由四川大学牵头组织翻译,中文版翻译工程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版环节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整个编译出版工程历时超过10年,期间出版工作历时6年。全书共分6卷、14册,累计800多万字,将于近期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的翻译出版,是四川大学近年承担的又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将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跨文化对话,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发挥重大价值和重要作用。
文 沙西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