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接触信息学竞赛,当学年就获得NOI邀请赛银牌,省赛一等奖,获得清华大学意向录取资格;
高二获全国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保送资格;
高中毕业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完本科、博士;
清华学习期间,他参与举办清华程序设计校赛,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竞赛辅导员,全国信息学竞赛科学委员会学生委员、国家集训队主教练,为全国信息学竞赛及系列活动命题二十余道,组题十余场。
如今,陈许旻的这份履历上,又多了一个最新的身份:嘉祥锦江创新学部信息学竞赛主教练。
从成长路径来看,如果用“学霸”来概括陈许旻的经历,不能说是错的,但显然是片面的。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几个问题——
他是怎么走上竞赛这条路的?父母对他的帮助和影响主要在哪些地方?他的经历对于其他年轻的父母们而言,有哪些可参照和思考之处?
于是,我们在最近约访了陈许旻老师。我们不希望大家把关注点仅仅局限在学霸的光环,而是希望这段访谈对各位家长对孩子的日常教育能带来一些启发。
不能光说教育理念,还是得先复盘一下陈许旻的成长经历。
走上信息学竞赛这条路,在陈许旻看来,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充满了戏剧性。
初升高时,陈许旻参加了成都某所知名中学的外地生考试。对,这算是一个冷知识,那个时候,是有外地生考试的,而且是符合规定的。
一堆学习高手中,他很偶然地了解到,原来学科竞赛除了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还有一科叫信息学。
陈许旻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2008年暑假,他自己买来信息学竞赛教材,开始自学。结果,仅仅通过三个月的自学,上了高一后,陈许旻一鸣惊人,拿下了省一等奖。
到了高二,陈许旻“再下一城”,一路闯进国赛拿下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拿下清北的保送资格。
再之后,就是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完成了自己对大学的所有期待。当然,最为奇妙的一点在于,当年靠着信息学竞赛进入清华的那个少年,后来又成为了信息学竞赛的命题人。
一是兴趣。他回忆,自己高一刚接触竞赛时,白天正常上课,晚上学竞赛,十点下了晚自习还要写作业,每天几乎都奋战到凌晨一点。“但很奇怪,从来不觉得累,现在回想,可能就因为做的是喜欢的事。”
二是父母的包容。当时,陈许旻一家还住在40平米的小房子里,看到他喜欢计算机,父母就攒了很久的钱买了电脑,并在2002年家里就通了网。
读小学时,美术老师教大家用Flash做简单的动画,但那会儿从来没有说过Flash还能编程。陈许旻一头就扎进去,对一些按钮进行组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打气球”小游戏。本来他还想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个计分功能,“但是没有人教,也没有教材,不然可能早就学会了。”
对于父母的包容和支持,陈许旻非常感慨,“他们一点都没觉得上网和搞那些小游戏是不务正业,而是觉得又能学习技术,又能增长见识,所以非常支持我捣鼓电脑。”
清华的计算机专业,并且还是直博,再加上在校期间的诸多创业经历等等,如果按照更为惯常的路径,陈许旻要么应该是做科研,要么是进“大厂”。
但博士毕业后,陈许旻没怎么纠结,选择了回到成都,成为一名中学信息学竞赛教练。
不止一个人问过他,为什么?陈许旻说,和自己高中的一段遗憾有关。
“高三冲刺备考国家队那会儿,学习资源非常有限,训练的题目都是教练到处去找的,甚至是求来的。教练能力很强,但到后期也有些带不动。”陈许旻自己复盘认为,当初自己没能进入国家队,其实跟缺乏学习资源和信息差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然,细细想来,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没有过错方。学校很努力,教练和学生也很努力,但是,当一个行业整体都比较落后的时候,注定了其中的每个人都会很难。
尤其是深入涉足这个行业后,陈许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信息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匮乏。“大家想想自己小学时的计算机老师,有多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
以清华计算机专业为例,毕业生们要么驰骋互联网市场,要么在研究所攻坚克难,但却少有人选择站上讲台。“很多学计算机的人每天面对电脑多了,就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也不太会教书;擅长沟通的,就业面更广,而且比教书更挣钱。”
比如陈许旻在清华就读的本科班,全班20多个人,他是唯一一个选择回到中学做信息学竞赛教练的。
从自我认知来说,陈许旻觉得自己也很适合教书。“我本身就很喜欢孩子,以前也帮亲戚家的孩子补习过,同学问我题我也很乐意去解答。所以对我来说,教孩子还是比较擅长的,这个过程让我开心。”
对于身边不绝于耳的“大材小用”的声音,他全然不在意:“去一个不适合、不喜欢的地方,才是大材小用。”
另外,就个人经历来说,因为自己淋过雨,他更希望为更多孩子撑把伞,“不管他们出身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不管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我希望能用我的努力,为所有在信息学这块有梦的孩子助一臂之力,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去证明,只要你不放弃,就有实现梦想的权利。”
如今的陈许旻,回到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教书、带班、带比赛,成为他的日常。
让他最欣慰的是,自己撑开的这把伞,已经给一些孩子带来改变。
2023年,陈许旻在全国冬令营片段教学比赛拿下一等奖,带领6个学生获得清华北大学科营奖项。
同年的全国信息学联赛(NOIP)上,他的学生中有一等奖2人,CSP-S(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Senior,即CCF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提高级)一等奖6人,CSP-J(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Senior,即CCF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初级)一等奖17人。
今年,在刚刚结束的第41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CCF NOI 2024)中,陈许旻所带的高一学生黎莫轩获得银牌,排名列全省高一第二名。这也是嘉祥集团首次有高一学生入选信息学竞赛省代表队。
“放弃了自己的远方,但是却带着更多孩子走向远方。如果你要问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这就是答案。”
1、对于信息学竞赛,很多家长都听说过“搞竞赛还是要看娃娃天赋”“小学就要学好奥数”“最好幼儿开始上编程班”等说法。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呢?
陈许旻:我有两个学生:一个聪明有天赋,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努力;一个勤奋刻苦,但是少点天赋。他们的信竞之路都不算顺利,前一个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还考过年级第一,但知识水平进阶后,就发现他不善于听课与沟通的缺点阻碍了成绩的提升,在省赛遇阻;后一个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笔记记了厚厚一本,但是在自我总结和知识消化上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教练做到因材施教,与孩子共同调适出学习方式。大家必须有个基本常识:信息学竞赛的路很艰苦,能走到最后的是极少数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天赋不可或缺,也是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数理化基础,以及努力、刻苦、勤奋、自律这些学习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
陈许旻:信竞之路很长,每一次岔路口都意味着分流。我们常说,杀鸡焉用宰牛刀。所以如果你本来就是要杀鸡,那学完杀鸡的技术就可以;如果要宰牛,那就继续进阶,掌握宰牛的能力。
也就是说,信竞之路走到最后的是极少数人,如果在这一条路上停滞不前了,也说明是时候分流,该走其他方向的路了。但是这不代表之前的付出就没有用,已经学到的信息学知识,对于每一个孩子之后的发展都是有用的。例如数据处理、逻辑思维、编程……在其他专业领域如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都有用武之地。
3、那走到最后的是怎样的孩子呢?有没有一些共同点?
是“屠龙者”。虽然世上没有龙,但是我们需要培养“屠龙者”这样高精尖的人才,储备知识去应对未来各种未知的变化。
所以,如果决定让孩子学习信息学竞赛,家长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条路。无论是否走到最后,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都不是坏事,有兴趣,就不妨试一试。但不要太功利,如果太过执着于最后的那个结果,那么很容易成为“炮灰”。
陈许旻:奥数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门类,对于今后学习信息学竞赛,的确是有帮助的。一般的初中的数学知识其实更偏向于通识,比如代数、几何这些,但奥数所包含的数学门类很广,包括如图论、数理逻辑、组合数学等部分的离散数学,这些都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好算法基础。
所以,如果有今后想走信息学竞赛的打算,奥数“应学尽学”。陈许旻:从整体上来看,我还是比较支持的。毕竟,“信息学启蒙应早尽早。”
不过,家长在帮娃娃选择这种编程兴趣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甄别。“如果是那种一上来就是讲语法、输入字母代码这种,就太卷了,也不适合。”幼儿编程班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在这样的兴趣,很多课程都是经过简化或包装的,比如一些小游戏,可以让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逻辑问题具象化,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的。
总的来说,无论是上幼儿编程班,还是小学学奥数,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适合就继续学,如果孩子不喜欢、屡次受挫,那就算了。毕竟保护娃娃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勉强。
文 朱馨月 张佳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