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这是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总结的12字讲中国故事的经验。11月30日,由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主办,新航道成都学校承办,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专题报告会在成都举办。来自成都各大高校、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等近600人聆听了报告会。
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
“成都也是我的福地,去年(2023年)10月,第五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十佳作品发布会在天府书展举办,我的作品《大使讲中国故事》在活动上被评为‘十佳作品’。”专题报告会开始,刘晓明大使首先讲述了他与成都的缘分,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
刘晓明大使在现场介绍了他的工作经历,1974年开始外交生涯,先后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四大洲常驻。使英11年间,他创造了三项纪录,即驻外一个任期内发表了700多场演讲,在主流报刊撰写了170多篇文章,接受主流媒体采访170多次,被英国舆论界和外交界称为“上镜率最高”“被媒体引用次数最多”的外国驻英使节。
刘大使著有《尖锐对话》《大使讲中国故事》《有问必答》和《大使讲中英关系》等作品,其中《大使讲中国故事》被2023年第五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评为”十佳作品”。他总结的讲中国故事12字实践经验,深得读者认同并广为传播,那就是“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
在报告会中,刘晓明大使强调了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要切实增强“五种意识”,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斗争意识、大局意识;同时要着力提高“五种能力”——公共外交能力、善用外媒和交友能力、调研备战能力、应变沟通能力、外语能力,要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掌握对外话语体系。
在他驻外期间,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他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外交经历中面对西方媒体各种刁难问题,甚至挑衅,是怎样据理驳斥,以理服人的。谈到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和体会,刘大使形象地把演讲、撰文比作“小考”,记者会是“中考”,电视和电台采访、尤其是现场直播采访则为“大考”。他坦言,每场“大考”,都是一次“高难度、高强度、高烈度、高风险”的博弈。
刘晓明大使认为,在对外交流和传播中,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更直接、更生动、更贴近、更有感染力。“讲好外语可以赢得对方的尊重,助力传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晓明大使鼓励大家学好英语,保持拼搏奋斗的青年精神,为未来中国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说,“每个留学生都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世界也越来越关注我们,欢迎留学生们积极地投身祖国的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
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胡敏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胡敏教授代表活动主办方,深刻剖析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交往更加频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航道作为一家国际教育一站式服务机构,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根基和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成立 20 年来已助力数十万青少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知名院校。近年来,新航道更是积极涉足国际传播领域,通过多种形式引领中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向世界介绍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于 2020 年元月发起,已落地全国30多个城市,吸引了来自135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万名少年踊跃参与。
文 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