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鲜明要求。
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12月10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未来教育家联盟主办,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英华学校承办,成都市未来教育家第三批培养对象项目组协办的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主题研讨活动暨成都英华学校第二届对话课堂研讨会顺利举行。
致辞分享
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作用
“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倡导5I智慧课堂教学新主张,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成长。在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教育工作者将秉持爱国奉献、师德垂范、因材施教、勤学创新及仁爱育人的理念,以教育力量共筑中国梦。”活动中,成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树文致辞中提到,希望英华学校及区内学校以活动为契机,在课程设计上精雕细琢,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精进,以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内涵,为区域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成都英华学校党总支书记赵秀梅以《对话课堂,看见成长——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课程教学校本实践》为题分享了主旨报告,她从四个方面深入解读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英华学校将“对话课堂”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的实践案例。“处于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对历史上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鲜明要求。”
如何从改革现状出发,揭示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关键能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祥勇也以《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及课程教学变革》为题进行分享,“从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揭示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高阶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教改的主要方向和要求。”
他提到,面对当下的课程教学变革,一是要注意从“教材视域”向“课程视域”的转变,二是要注意从“教师立场”向“学生立场”的转变,三是要注意从“知识技能”向“高阶思维”的转变,四是要注意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
对话交流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成长与学生未来发展的桥梁
如何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成长?成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黄静梅、成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兰、成华区教科院院长李春歌及成都英华学校部分教研组长也围绕《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成长》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对话。“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师个人的精神底色和行动指南的塑造者,更是连接教师成长与学生未来发展的桥梁。”
当天下午,学校还开展了8节次的“同课异构”的“对话”课例研讨,让大家借助课程感受到了真情境、真问题、真对话促进学生真成长的教学方式。
原成都七中校长王志坚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教师们要从本心本体本色出发,努力迈向合格、优秀乃至卓越。在对话课堂中,引导师生向经典致敬,深入学习经典中的教育家精神,明确其内涵,积极开展有利实践,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领悟真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据介绍,成都英华学校从开办以来就通过Bridge课程和“对话课堂”建设,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旨在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 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