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贵荣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冬日夜晚,当城市的灯火逐渐亮起,人们匆忙的脚步渐渐放缓,一场不期而遇的音乐奇遇在成都玉林西路小酒馆门外悄然拉开序幕。12月4日晚,著名歌唱家谭晶出现在了这里,和在场的路人朋友们共同演绎了一曲《成都》。这场唯美的音乐邂逅,为成都“国际音乐之都”的名片增添了色彩,也诠释了音乐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音乐可以在舞台,也可以在街头
长期以来,舞台被视为音乐表演的殿堂,灯光璀璨下,视听体验逐渐到达极致。成都,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从不缺少展现艺术风采的“璀璨高台”,从规模宏大的演唱会到精致细腻的音乐会,各类演出活动琳琅满目,总能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去年,成都大型演唱会场次及票房均居全国前五,足以窥见演艺市场的繁荣。今年,刘德华巡回演唱会成都站连开四场,吸引众多观众跨城而来,更进一步印证了成都演艺市场的蓬勃生机。
然而,音乐的魅力远不止于舞台之上。在成都的街头巷尾,音乐的种子都在悄然发芽。繁华的商业街区也好、静谧的公园湖畔也好,专业的音乐厅也好、街头的小酒馆也好,音乐总能轻易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谭晶在小酒馆门口的即兴表演,正是音乐在群众身旁的生动写照。歌声紧随音符跳动的脉搏,以最纯粹的形式流淌在夜空中,与周围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奏响音乐被城市包裹的浪漫旋律。
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文化和国界的艺术形式,其生命力恰恰在于普遍性和包容性,无论在何处、何时,只要有人哼唱、有人驻足,音乐就能找到知音,传递其中的情感与力量。
在这里,音乐与城市共振,也与大众共鸣
音乐是一条纽带,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市民联结在一起,绘制出绚烂多彩的生活图景。成都,某种意义上是音乐融入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城市典范,音乐中有城市、城市里有音乐,人们在音乐中寻觅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在音乐中感知城市的温暖和幸福。
谭晶在街头的演唱,正是对成都音乐生态的一种特别诠释。这首《成都》,对成都市民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曲调,将市民的情感寄托与城市记忆紧密相连,也因此这首曲子说得上是市民心中的“城市形象曲”。在谭晶温暖深情的演唱中,歌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情感,它不仅让远方来客领略到了成都的舒适,也让在场市民心中涌起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自豪。音乐,就这样在悠扬的旋律中,成为了连接城市与大众之间最直接、最深刻的情感桥梁。
音乐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音乐的土壤。成都音乐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成都对音乐的深厚情感与持续投入。近年来,成都市也高度重视音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音乐项目,举办了成都国际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音乐活动,在不断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推动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这里,音乐是艺术表达,也是文化符号
音乐之于成都,之于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无可替代的艺术语言。在成都,我们可以去感受玉林路小酒馆的浅唱低吟,也可以去参与东安湖的演出热浪,在有音乐的地方,音乐艺术家们都在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将与这座城市的故事和情感编织进音乐之中。这样的艺术实践,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浪漫主义色彩。
但不一样的是,音乐在成都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承载着独特城市精神的文化符号,赋予这座城市更加鲜活、多元的色彩。在拥抱音乐的进程中,成都相继建成了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等标志性演艺场所和东郊记忆、白鹿音乐小镇等特色音乐聚集地,这些伫立在群众身边的音乐载体空间,不仅彰显了成都对音乐艺术的不懈追求,也体现了一座城市推动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定信念与决心。音乐在这里,立起一座座文化地标。
育好一片沃土,自有满目丰收。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音乐品牌选择在成都扎下深根,特别是今年11月底,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成都市政府宣布,第15届至第17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将继续花落成都。这一喜讯,无疑为成都的音乐文化生态注入了新的澎湃动力,也给这座城市的音乐魅力再一次写下生动注脚。音乐,已然成为成都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在玉林西路小酒馆前的那场即兴街头演出,不仅是一场音乐艺术的璀璨绽放,更是对城市文化深度、民众情感共鸣的深刻探索。随着成都音乐产业的持续壮大与城市文化的日益繁荣,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将继续在这座城市中奏响更加美妙的旋律,与每一位市民、游客的心灵共鸣,一起奏响属于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