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和校长成长,这场活动在新津一小举行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4-12-22 14:45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

>

如何充分发挥成都市第三批中小学校长发展基地学校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12月18-19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主办,成都市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新津区第一小学承办的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为主题的精品课程菜单培训活动圆满举行。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媛,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党支部书记、东小集团总校长赖晗梅,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兆伦、小学部部长黄伟,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和相关教研员,成都市区域教育联盟第三联盟“3R”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学校、成都市高新区实验小学、阿坝州小金县结对学校、自贡市沿滩区结对学校、眉山市彭山区结对学校、新津一小教育集团成员学校、新津区各学校干部教师代表及成都市周泽英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师培通平台对外同步直播。

专家分享:

心中需怀揣“教育家精神”

共同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在新津一小合唱团悦耳的歌声中拉开帷幕,新津区招考中心主任周丽莎致欢迎辞。

分享环节,周兆伦深入挖掘教育思想的内涵与价值,以其倡导的“诗意教育”为范例,阐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详细剖析 “诗意教育” 的操作体系、教学流程与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应将个人教育思想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让思想引领教学实践,助力教师实现高位成长与高效发展。他鼓励广大干部教师怀揣 “教育家精神”,凭借坚定的职业信念与不懈的努力,从平凡走向卓越。

赖晗梅剖析了课程重构的时代价值,她主张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三风一训”及课程建设中融入教育文化精髓,重塑并升华学校文化,凝聚以文化人的力量。她解读了以“真知”“真美”“真行”三线并行,提升育人功能的“根·真”课程体系。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融合知识根基、理想信念、国家情怀与审美情感,以凸显课程的核心作用。同时,她倡导构建学科实践导向的思维课堂,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抓牢“七新”教育教学前沿要求,升级学习方式,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周泽英立足新课标理念下的课程建设,聚焦核心素养,详细介绍了新津一小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和教育使命,构建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三位一体的融创课程体系,学校秉持着基于学科、深入学科本质的理念,开展了“学科+”横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探索,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 

随后,来自新津一小的三位老师还分别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课例展示。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学科壁垒,将AI技术融入教学,拓展个性化学习,让孩子们在多元的知识融合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也让现场观摩的干部教师们感受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老师还基于立足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依托课标,从教材、学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说课。

专题分享:

展示学校的课程内容

在学习碰撞中实现反思与提升

成都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岳佳丽,成都市龙祥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琳,自贡市沿滩区沿滩第二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邱良,阿坝州小金县美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杜玉钢分别分享了各自学校的课程体系构建经验,充分展示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成果。

活动中,参会的干部教师们积极参与互动,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大家从理论谈到实践,在学习与碰撞中不断反思,逐步提升。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部长黄伟强调,核心素养提升需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跨学科融合,应聚焦真实情境与驱动任务,倡导问题解决的综合学习,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构建学生新思维联结。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展室主任徐燕,则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跨学科教学需深度契合课程特质和时代育人的诉求,注入家国情怀,助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何飞也分享了课程建设的一些优秀案例,提出了教育内容课程化、核心素养校本化、课程结构体系化的理念,呼吁大家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据介绍,本次成都市校长发展基地校精品课程菜单培训活动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津教育独有的智慧与力量。

文 殷建 图据成都市新津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