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温江区东大街杨柳河第一分校携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举办了一场以“党建领航育青苗,大小学堂传农耕”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栽种草莓苗、参与田间课堂及昆虫标本馆参观等丰富环节,不仅让他们在自然与科技的融合中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更在实践中播种下探索成长、尊重生命与承担责任的种子。
东一杨柳河分校校长黄萍介绍,这是学校建校以来首次举办植树节活动,学校希望通过这一沉浸式参观、趣味互动和实践体验,让孩子们在自然与科技的交融中,深切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触摸劳动教育的温暖温度,在心中种下探索与成长的种子。
不同于传统的植树节活动,学校别出心裁地选择了阳台即可栽种的草莓苗作为栽种对象。黄萍校长表示,这一选择不仅仅让孩子们感受农耕文化,更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全过程。她说,此次活动设计让孩子们参与草莓幼苗之后的120天生长周期里,旨在让孩子们更加贴近自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过去,我们曾困惑于如何让低龄孩子真正理解植树节的意义。一次,一年级的孩子们问我们,‘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得比小树高?’”东一杨柳河分校学生发展中心的主任刘祎说,孩子们的提问让学校意识到,学校需要设计更贴近孩子生活、更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方式来传授农耕知识。”
于是,今年植树节之际,杨柳河小学联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农职院的“都市小农夫”农业科普教育体验基地,创新性地开发出了“微型植树计划”
现场,在栽种环节中,温室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小意外”。有的孩子刚垒好的种植盆突然散开,急得直抹眼泪;有的孩子则像模像样地指导同伴如何压实土壤。当第一株草莓苗成功住进“新家”时,孩子们自发地拍起了沾满泥点的小手,庆祝这一小小的胜利。
除了亲手栽种草莓苗,孩子们还参加了田间课堂,学习了关于草莓和生态环境的知识。在田间课堂中,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专业老师举起一株草莓幼苗,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草莓的叶子像小伞吗?”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听着老师的讲解。随后,他们争相举手回答问题,展示了自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在昆虫标本馆参观时,讲解员特意展示了因农药污染而残缺破损的蝴蝶翅膀标本,孩子们透过玻璃展柜凝视着那些不再完整的斑斓鳞翅,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沉重分量。返程途中,一个孩子攥着沾满果渍的桃核,嘴里念叨着要把它带回家用作肥料,生怕它玷污了小草莓生长所需的清新空气。这样的细微举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此次植树节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栽种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协作教育和责任教育。孩子们在照顾草莓苗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生命、共情自然;在混合分组合作中,打破了自我中心,学会了协作与分享;在记录“植物成长日记”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和耐心。
文 高晓梅 实习生 吴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