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化医改的春风吹拂三晋大地,当健康中国2030的蓝图徐徐展开,女英雄刘胡兰故里——山西省文水县以破茧成蝶的勇气,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书写着“强基层 惠民生”的时代答卷。这座吕梁山下的千年古邑,通过医疗资源的战略性重组、与顶尖医疗机构的深度联姻以及医疗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正构建起“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和康复在基层”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绽放出健康中国的璀璨之花。
资源整合 人才强基 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在文水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电子屏上,北京专家的坐诊信息滚动更新。3月17日,市民贾女士通过“文水县医疗集团”公众号顺利预约到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心血管内科杨丽兰主任的门诊号。这个看似普通的就医场景,却是该县推进医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生动注脚。
自2017年挂牌成立以来,文水县医疗集团通过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重构,实现了县域医疗资源的系统性整合。目前,集团成员单位达23个,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涵盖县妇幼保健中心、县疾控中心、县中医院,以及13个乡镇卫生院(含6所乡镇卫生分院)和158所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县人民医院内部设置和发展建设了共70个一级、二级学科、医技和职能科室,其中临床科室29个,医技科室12个。儿科为省、市、县共建重点专科,骨科、心内科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全院803名职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14人,研究生19人,高级职称115人。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壮大人才队伍是关键。“除了引进高学历人才充实各科室,我们还构建了‘请进来 + 走出去’的人才培养双通道。”文水县医疗集团党委书记、院长武建国介绍,文水县人民医院与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学科共建机制,通过专家定期坐诊、手术示教、远程会诊等方式,累计开展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 。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实施 “青苗培育计划”,选派业务骨干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进修深造,带回多项新技术。目前,文水县人民医院已能开展心脏造影、支架植入、外周血管介入、腹腔镜、宫腔镜等多种微创手术,在疑难病诊断、高危病人管理、肿瘤规范化治疗等技术方面逐步成熟。
联姻三甲 专科赋能 推动诊疗能力跨越式提升
在文水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的普外二科病房,孝义镇北夏祠村村民张山(化名)正在进行术后康复训练。这位48岁的肝癌患者,在县医院接受了由省城肝胆外科专家与县医院普外二科主任共同完成的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个人自负费用不足万元。“过去这样的手术要跑太原,甚至去北京,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专家诊疗服务,花费还不多!”张山的话语中充满感激。
这种医疗服务能力的跃升,得益于文水县医疗集团与“国家队”的深度合作。自2024年7月起,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便开始派驻专家团队赴文水县人民医院驻点帮扶。今年2月26日的正式签约,标志着双方进入全方位合作新阶段。根据协议,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将在三年周期内,重点帮扶该院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四大专科建设,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本土技术骨干,推动文水县域诊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院长王平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与文水县医疗集团的合作,旨在响应国家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号召,计划通过为期三年的帮扶,全面提升文水县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推广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将构建‘上联三甲、下通乡村’的医疗共同体,让优质医疗资源像活水一样流入基层,让文水百姓‘家门口就医’的愿景变为现实。”文水县医疗集团党委书记、院长武建国的表态掷地有声。
目前,集团建设了县域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救治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已通过省级“初级卒中中心”评审,成立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已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和卒中中心建设,并得到省、市专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文水县人民医院还挂牌了二十余个专科联盟。成立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专科联盟文水分院;与山西省儿童医院建立儿童妇幼医疗保健专科联盟;与山西省人民医院建立肾脏疾病专科联盟;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建立疼痛专科医联体;加入山西肿瘤病理专科联盟、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联盟;还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协同创新联盟网络成员单位、积水潭骨科纤维环全国多中心课题医院等。
智慧医疗 急救护航 织密县域健康保障网
除了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培养、优化就医流程,信息化建设也是文水县医疗集团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一环。文水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对接优质医疗远程会诊中心,向上与北京解放军301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相连,向下辐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打通优质医疗资源输送通道。智慧助医建设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诊疗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实现县乡村级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为实现安全救护以人为本,医院建设县域“120”急救中心,完成急救调度信息化平台,统一受理急救呼叫,统一调度车辆人员,为患者打造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3月18日,在县急救中心,记者见到前来赠送锦旗的一位患者家属。她告诉我们,她是刘胡兰镇保贤村人。3月11日,她丈夫与人发生口角后突然跌倒在地,呼之不应,她赶紧给其口含了速效救心丸,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120急救车16分钟就赶到了现场,15分钟就把丈夫送到了医院急诊,现在丈夫恢复得很好,他们全家都很感谢120的快速反应,她没想到在一个县的农村也能享受到跟大城市一样的120服务。
记者了解到,120急救中心现有急救车辆8辆,其中普通救护车7辆,负压救护车1辆。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普通救护车使用率达到100%,急救成功率达到98%。为了确保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安排了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车辆完好率达到了100%。同时,急救车内配备的各类急救设备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保障了急救现场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救治措施。
根据急救需求特点和规律,120急救中心合理安排急救人员排班,采取三班值班排班方式,确保急救热线畅通,且急救车辆和人员能够及时响应调度指令。在人员配备上,急救中心现有负责人1名、急救医生8名、护士8名、驾驶员8名。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有效提升了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复杂多变的急救现场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间。
关注村医 加强培训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防线
乡村医生是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水县现有408名乡村医生,他们承担着农村地区大部分医疗照护责任和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力量,也是最贴近村民的健康“守护人”,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健康力量。文水县医疗集团成立后,非常重视对乡村医生的培训。
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与乡镇卫生院进行结对帮扶,入村巡回义诊,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实行“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帮助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诊的诊疗能力和处置能力。
2024年4月27日,民革山西省直属山西医科大学总支基层医疗定点帮扶基地和民革山西省直属山西医科大学总支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在文水县人民医院挂牌。
之后,民革山西省直属山西医科大学总支主委杨林花十余次带领山西医科大学的医疗专家团队到文水县帮扶。在去年冬天的一次帮扶活动中,专家们向基层医生代表赠送了《乡村医生应知应会手册》,并为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及乡镇卫生院、村医进行了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中,杨林花以“不容忽视的贫血”为主题,详细讲解了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山西省中医院皮肤科王泽辉则阐述了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价值,并与大家共同探讨了经方的价值,通过临床案例详细分析了六经辨证在临床中的应用。
类似的培训,文水县的乡村医生都会分批参加,目前他们已全部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开栅镇中心卫生院文倚村卫生室的郝俊刚大夫告诉我们,他们卫生室共有3名乡村医生,服务两千多名村民。县医疗集团组织的定期培训非常必要。通过培训,乡村医生们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他本人通过参加培训及个人自学,已取得本科学历,今后,他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好的技术为乡亲们服务。
如今的文水县,“健康守门人” 的队伍不断壮大,县域就诊率显著提升,基层诊疗量大幅增加。从北京专家坐诊到微创手术普及,从智慧医疗建设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文水县正以改革创新之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全民健康的壮美篇章。
红星新闻记者 余兰 图片来源:文水县医疗集团